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关于我国银行卡业务在蓝领市场的发展
XCLW122745 关于我国银行卡业务在蓝领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银行卡步入个性化时代
二、个性银行卡字蓝领市场欠缺
三、在蓝领市场上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可行性
(一)蓝领的定义
(二)蓝领群体生活方式及消费特征
(三)中国蓝领与白领消费能力比较
(四)中国蓝领群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1、蓝领群体不断扩大
2、蓝领群体消费能力不断上升
(五)银行卡业务在蓝领市场现状
五、发展银行卡业务在蓝领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加快观念转变步伐
(二)加强蓝领市场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三)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
(四)积极寻求政府支持,纳入正式发展规划
内 容 摘 要
摘 要:近两年来,银行卡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载体,特别是信用卡业务的井喷式增长令人瞩目。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发展最快的国家。本文从银行卡个性化服务比较欠缺的蓝领市场着手,分析我国银行卡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于我国银行卡业务在蓝领市场的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发展最快的国家,到2006年,我国银联卡的300家城市异地联网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加入银联网络的发卡机构已经有141家,联网POS37万台,联网ATM6.2万台,我国各大银行共发放银行卡7.14亿张,其中,信用卡2900万张,借记卡6.85亿张,银行卡帐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35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7.35亿美元。全国通过银联网共实现跨行交易8.3亿,交易金额292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和94%。从2003年开始,我国允许个人信用卡海外提现,在银行卡里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为我国银行卡走向世界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更为银行卡创新创造了条件。
一、我国银行卡步入个性化时代
虽然我国银行卡业务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我们的卡种90%以上还是储蓄卡、借记卡,即使是准贷记卡也仅2500万张左右,真正的信用卡基本上刚刚起步。另一方面,我们整个社会的受理环境建设也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全国的特约商户只有15万左右,在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中所占比例仅2.7%左右,各家发卡银行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也还远未完成,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方便持卡人用卡消费的市场环境。随着各家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卡功能越来越趋同,为了使持卡人对自己的品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发卡机构已开始注重为部分持卡人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注入附加功能,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具有“个性化”的银行卡产品。 华夏银行早在2000年8月便推出了“华夏丽人卡”,并在重庆、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陆续发放。广东发展银行也于2002年10月推出了全国首张女性信用卡——“广发真情卡”。深圳市商业银行近日与深圳大学城合作开发“校园一卡通”,实现校内餐饮、超市、图书、上机、考勤、医疗、洗衣等一卡通用,同时在校外也可享受银行卡金融服务功能。上海交通银行还推出了一种“新婚卡”,成对发放,新婚夫妇不仅可留作纪念,还可凭此获赠精美新婚礼品。
个性银行卡的出现,标志着银行不再以功能多而全作为对银行卡产品的惟一要求,追求银行卡个性化服务,正在成为银行间竞争的新趋势。
二、个性银行卡在蓝领市场欠缺
虽然现在市场上银行卡卡的种类繁多,但实际上,据了解,目前银行推出的个性银行卡主要有两类:储蓄类卡和理财类卡。其中储蓄卡的主要功能一般是便利转账和优惠购物等;而理财卡的功能主要是可持卡购买理财产品,或者VIP客户可配有专属客户经理帮助理财。同时大部分理财卡的门槛都不低,多数银行推出的理财卡大部分都要求10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日均资金量。另外,这些卡的功能大致一样,特别是储蓄类卡,一般都是着重为客户提供购物便利,银行基本是把借记卡换了一个名字、进行包装后重新推出而已。因此,人们在选择对自己合适的卡时还是会感到范围太小,特别是蓝领阶级,由于现在市场上大多银行卡是针对白领或女性群体推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银行卡业务不是趋同化、大众化就是针对女性白领市场或一些高消费人群,而对于一个消费已达中等水平,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逐渐远远超过白领的蓝领群体,在中国却没有一张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专门伺候他们的银行卡业务,蓝领人士在选择银行卡时只能跟从大众而无法创建自己的品牌,其市场重要意义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隐没了。
三、在蓝领市场上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可行性
(一)蓝领的定义
蓝领﹙Blue-collar worker﹚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从事劳动工作的雇员,典型的代表可能是工厂作业员,蓝领经常被用来与白领比较,蓝领族的生活型态很明显的不是在办公桌前从事文书工作。
中国的蓝领群体人口规模正在迅猛壮大,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无须论证的事实。实际上,尽管国有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幅度较大,但非国有制造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幅明显。而且电脑、空调、彩电、冰箱、手机等大量新型工业最终产品的涌现,蓝领就业的范围已经从“生产线”延伸到了消费过程的售后服务领域。此外,蓝领的就业领域已经超越了制造行业、交通运输、建筑以及农机等领域中所需的技术工人人数在过去几年中是增长最快的。中国将更大量地涌现蓝领工作机会,中国的蓝领阶层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应被忽视的消费力量。
(二)蓝领群体生活方式及消费特征
现代蓝领的标准和中国人心目中的是有差异的,现代蓝领是高级技术工人: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组织化水平。比较典型的职业是,高级技术工人、受过专门训练的推销员和售货员、服务规范化的出租司机与物流运输工人、具有高标准卫生条件约束下的厨艺人员、具备现代农技知识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民等。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可以将蓝领群体具体界定为:18~60岁,参加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他们和传统观念中的产业工人不同的是,现代蓝领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组织化水平。
(三)中国蓝领与白领消费能力比较
城市
蓝领个人月均收入(元)
蓝领人口规模(个)
蓝领的消费能力总量(人均月收入*该地蓝领人口规模)(元)
白领个人月均收入(元)
白领人口规模(个)
白领的消费能力总量(人均月收入*该地白领人口规模)(元)
白领和蓝领消费能力总量之比
北京
2133.3
2068041
4411751700
4250
461100
195967500
44.4:100
上海
1958.5
2453566
4805309248
3833
262663
1006787279
21:100
广州
1518
1326082
2012992859
3833
89268
342164244
17:100
沈阳
995
804478.5
800456089.4
3500
20822
72877000
9.1:100
武汉
1202.6
1362264
1638258759
3500
23804
83314000
5.1:100
通过图表的对比,我们注意到,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国内主要的白领城市,白领的消费能力总量也不到蓝领消费能力总量的一半。在武汉,沈阳等这些中等城市,白领和蓝领的消费能力总量更低,而且事实上,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还是典型的蓝领型城市,城市白领的消费能力总量不到蓝领消费能力总量的10%。
(四)中国蓝领群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1.蓝领群体不断扩大
中国的蓝领群体的人口规模正在迅猛壮大,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无须论证的事实,根据2006年零点与飞亚达集团对蓝领群体的合作研究结果推算,中国目前城镇的蓝领人口总数有5625.6万,占18~60岁年龄段总人口的17.7%,远远多于18-60岁年龄段内的白领人口(2044.0万人)。
占18-60岁人口的比例
总人数(万人)
蓝领群体
17.7%
5625.6
白领群体
6.4%
2044.0
无领群体
22.0%
6849.7
2.蓝领群体消费能力不断上升
从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来说,蓝领群体都是目前及未来中国市场中居于相对主导地位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根据零点研究集团与深圳飞亚达的蓝领专项研究,蓝领群体中接近八成左右的人其个人人均月收入是在1000元以上,同时七成以上蓝领的家庭月均收入是在3000元左右。如果以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等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25000元之间为对照的话,可以发现多数中国蓝领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因而,单从经济收入的指标来看,蓝领群体其实总体上已经是一个具备相当支付能力的群体。
(五)银行卡业务在蓝领市场现状
现代蓝领群体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消费能力更是远远超过白领群体,信用卡对于他们不仅是单一的消费理财工具,也是体现蓝领生活风格的重要元素。消费能量如此高的蓝领市场,却一直被媒体和社会舆论忽视。诸多的消费者研究结果研究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个人联系度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忠诚。而目前许多以城市白领为目标群体的产品/品牌恰恰是舍近求远,忽视了身边就已经存在的最有价值的消费群体。
四.在蓝领市场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教育,加快观念转变步伐
当我们讨论白领的时候,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中产阶级,白领就没有了动力;而如果没有蓝领,白领则失去了基础。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保持白领与蓝领两种价值观念的平衡,应该是蓝领与白领两中社会角色保持良性的互动。片面的白领化,或者片面的蓝领化,都不是一种健康的社会价值倡导。目前的白领话语崇拜尤其是成问题的。因此,倡导白领与蓝领两种社会角色的互动与互补,而对目前这个阶段来说,重新挖掘和认识蓝领的价值观念、形象特征等等,就是尤为要紧的事了。
(二)加强蓝领市场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蓝领人群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代理收付、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适合蓝领市场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包括对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替、包装、重组,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合作将更加密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创造了条件。各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因为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最能反映和体现其形象,银行也只有通过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获得忠实的客户群,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做好品牌的定位和形象设计,努力推出能代表本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银行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
银行在开展蓝领市场银行卡业务时,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选择会变得更加重要。我国银行要想把蓝领市场银行卡业务真正很好地开展起来,也必须确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必须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只有采用了适当的策略和手段,才能缩短蓝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增强银行与蓝领客户之间的联系,在客户与银行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把我国的蓝领银行卡业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目前各银行所开展的客户经理制是强化银行蓝领市场银行卡营销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积极寻求政府支持,纳入正式发展规划
实践证明,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仅凭自身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是有限的,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政府的指导和协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多成功的先例。目前,一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往往是行业优势很明显,很不容易沟通,也很难将其发展成为银行卡的特约商户。
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十分重视这项业务,积极为促进当地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找路子、搭桥、想办法。例如,根据民众的需求,将有关单位和发卡单位叫到一起,共同协商如何用卡;这就比银行业务人员想尽办法,与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见上一面,要强百倍。
如果各地发卡金融机构汇同当地人民银行,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或者出台专门的政策、指导性措施,对这些单位用卡方面有所要求,则会节省发卡机构很大的力量,极大地促进当地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同时,用卡环境的改善也会对当地的经济软环境产生影响,有利于政府招商引资,有利于外来人员用卡(旅游城市特别重视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服务层次……总之,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有利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马腾 电子商务时代银行卡业务的机遇与挑战,金融发展纵横谈 2002.8
[2]张玉纯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业发展问题探讨,当代经济研究 2003.1
[3]左晓慧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完善研究,经济问题 2003.8
[4]吴洪涛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10
[5]方芳 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文荟2004.3
[6]徐磊 费鹏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卡业务的SWOT分析,商业研究 2004.5
[7]周建伟 市场细分原理与银行卡市场营销策略, 中国信用卡 2004.8
[8]万建华 加快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2003. 3
[9]《南方周末》:透视银行卡收费风波2004.4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关于加强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控制的..
下一篇
: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与防范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关于
我国
银行卡
业务
蓝领
市场
发展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