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s)不仅是市场结构的影响要素之一,也是市场绩效的只要内容。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规模经济是指一定的经济实体通过扩大生产(或经营)规模,所获得的递增的经济效益。从广义上说,规模经济研究的是生产(或经营)规模演变与经济效益(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成本、利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凡因扩大规模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的,就称为具有规模经济,或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凡在规模扩大之后,出现平均成本不降低,甚至反而升高的,就称为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或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s)。
首先,我们考察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或多种)生产要素按原来的技术系数增加,也就是生产规模的扩大。那么,究竟多大规模最合适呢,这就是规模经济的问题。所谓规模经济(income to scale)是指厂商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动)引起生产单位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当一个厂商持续地扩大其企业规模时,产出当然会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当厂商最初扩大工厂规模时,产量增加的幅度将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这是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在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后,厂商继续扩大工厂规模,产量增加的幅度将等于规模扩大的幅度,这是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后,厂商如果还继续扩大工厂规模时,产量增加的幅度将会下降到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这是规模收益递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