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民生银行公告称,2004年8月12日,该行广州分行白云支行发现一起商业承兑汇票诈骗案件,遂立即对票据进行止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公安机关侦察,发现广州骏鹏置业有限公司范某等人,伙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白云支行原副行长凌某涉嫌票据诈骗,诈骗金额共计3亿元。公安机关立即冻结相关企业在公司的银行账户资金3.5亿元。目前,此案尚未结案,公安机关正在对案件做进一步侦查。
分析以上几起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犯罪分子采用的做案手段并非天衣无缝。以光大银行贷款诈骗案为例,根据公开资料,光大银行越秀支行副行长陈向群四次骗贷,用的无非是伪造担保资料作虚假担保,或放款后私自取消担保方的担保责任并将贷款转移等手段。尽管手法均不甚“高明”,但却连连得手,这也充分暴露了光大银行广州分行越秀区支行工作流程缺少严格的分工和限制,内控管理存在严重缺陷。其实,以上种种看似个人行为导致的银行金融风险,真正的症结是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缺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这种内控管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内部控制建设在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引起高度重视,每一家银行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内控制度的完善。但从近年来曝光的与银行有关的案件来看,现有内控制度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善。
有人认为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是与规章制度的多少成正比的。实际上,虽然书面的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一种必要表现形式,但内控系统的设计还应当包括其他很多内容。而且,员工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胜任能力,以及管理层的表率与监控等方面可能比书面的规章制度更为重要。而这些都是控制文化的范畴。在强调传统的“硬控制”的同时,即强调资产与记录的接触、使用与传递,授权授信,岗位分离、数据处理与信息传递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软控制” 即控制文化包括: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职业道德、诚实品质等。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控制文化。这突出地反映在两方面:一是银行内部的总体控制力不强,在一些岗位上职责不清或职责没有按规定分离,这一点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尤其突出。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小、人员少,一身兼多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时候无法满足职责分离的需要。在指标及业绩考核的压力下,一些分支行不能够按照一级法人确定的价值准则行事,分支行领导缺乏诚信的品质,违规经营,越权放款,钻制度空子,甚至弄虚作假,触犯法律。二是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上控制力不足。银行的一线业务部门在对外营销和为客户落实项目时,需要协调行内各个部门的关系,由于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和部门分割的文化氛围,业务人员推进工作往往十分艰难,难以实施方便顾客的“一站式服务”,难以真正推行国际上成功实施的客户经理制。类似问题各个一线业务部门都有,说明了银行缺乏控制文化,没有整体联动。这种控制文化的缺失,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不利于规范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对银行目标的实现也形成了威胁。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机构内部每个工作人员都须参与这一过程,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未从上到下形成真正的内控文化,特别是许多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导致部分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影响了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
(二)风险管理手段较落后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风险管理模式是:总行授权,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按权限对各类经营风险进行测算、评估以及审批工作。总行和分行之间存在利益多元,特别是小总行大分行,导致风险管控可能被不同程度地弱化。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来的内控和风险防范体系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众多风险,既缺乏预警,也缺少化解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表现在:一是权力制约失衡,不能有效识别风险承担责任人。二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相对软化,造成风险高度集中。三是重制度建设,轻执行落实;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四是各类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互制约性,缺乏整合性。五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突出指标完成,忽视内控管理要求。六是内控手段落后,内部控制功能尚不完善。
以信贷风险为例,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的贷款是由某个客户经理来管的,所以有关贷款企业的信息都在客户经理手里,但是客户经理对贷款企业的信息的搜集整理还基本停留在搜集报表、进行贷后例行检查和五级分类等“原始阶段”,还没有意识对客户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同样也是一个内控文化的问题,同时,银行也没有把这些重要的信息收集起来作为以后考证或者研究企业无法偿还贷款问题的数据。客户经理一旦跳槽,银行将丧失这个客户经理所知道的所有信息。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间普遍较短,对客户信息的积累严重不足,还没有很多关于贷款跟踪调查的资料,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客户的数据库或者信息资源库,从而能对不同企业不同类型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作为以后的一个评判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一些银行还是将风险管理问题提到一个较高的认识水平。如中国银行提出的“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的风险管理目标,表明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理念的进步。这一点尤其值得股份制商业银行借鉴。在加强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应把构建健康的信贷风险文化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的着力点,在内部建立起共同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
(三)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顺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