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2013(二)
销售价格: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会计牵制发展而来,逐步完善、成熟,主要历史沿革如下:
1996年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内部控制。1999年10月31日,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其中,第四章《会计监督》第27条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2年5月1日起执行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对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专项审核并发表意见。2006年5月17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16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内控、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2007年2月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并公布的还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2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1月1日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
我国内部控制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的内部控制由会计监督发展而来,经由引进、消化和吸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二,对企业内部控制监控由自由发展,到逐步加强,直至全面加强监管;第三,内部控制体系经由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由简单到复杂,由零散到规范,逐步完善。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在企业实际执行层面,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仍主要以会计监督为主,现代意义的内部控制仍处初期阶段,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最关键的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直接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操作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我国上市公司还有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关键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具有较大的任意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应该在企业内部监督中起重要作用的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无法独立于股东与管理层,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进而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2010年发生的国美控制权之争,充分展现了这一点,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在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并未真正理顺治理结构,大股东和管理层围绕企业控制权的争端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该事件对于大到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契约精神,小到资本市场、公司治理、股东权益、职业经理人委托责任、品牌建设等等,都具有难以估量的启蒙价值,充分说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甚至连国美这样不够科学、不够完善的治理结构都没有建立。
2.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是一个合格企业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发现风险、管控风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管理,当前在我国企业和公众心中似乎过于强调开拓创新精神,当然开拓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我国已经改革开放30多年,很多数企业已经度过了开创时期,步入了稳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完善管理、发现风险、管控风险就显得更加重要。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除了上市公司,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形成进行系统性内部控制的共识,与企业发展极不相称,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形式越来越复杂,开展系统性内部控制显的重要而迫切。近期新闻媒体报道了一汽百亿资金不知去向的事件,这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极其可怕的,充分暴露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
3.
内部控制制度、措施不完善、不科学、不系统,不适应当前风险控制的需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证,对于企业来说,制度就是企业的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管理中,再好的管理理念如果没有制度做保证,也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内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内控建设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全,不能涵盖企业经营风险。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加不确定,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应加强风险控制。
另外,部分已经建立内控制度的企业,存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不准确,内部控制设计繁琐,制约企业经营效率的问题,此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内部控制制度、措施不能有效执行,执行过程不够严谨,例外事项过多
执行力是保证内部控制得到落实和发挥作用的保证,执行力不足一直是我国企业的顽疾,特别是国有企业,以中国石油为例,在内部控制建立初期,制度和程序都非常先进、合理,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也执行的非常好,但审计通过后,各种制度、程序执行力就打了折扣,造成例外事项较多,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风险。
5.
内部控制停留在控制层面,未发挥出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但须知风险管理服务的是企业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对内控的理解和建设中,过多的强调了控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制约了内部控制的建设,企业应统筹风险和发展两个方面,对所处的内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合理的风险识别,对风险进行恰当、有效的控制,控制措施与风险大小相适应,对不涉及风险的环节应精简程序,达到控制和效率的协调统一。
三、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从战略层面和企业发展层面,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1.从公司战略层面对内部控制的思考,深化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
/7/7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
下一篇
:
县镇供水企业建立与完善组织结构..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企业
内部控制
研究
2013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