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本 可以被各种服务分摊的间接成本 不能分摊的间接成本 服务A 服务B 服务C 服务D 表.4 (三)加强企业内部核算 IT企业内部核算是指对向接受IT企业服务的客户收取费用,进行成本效益核算的过程。内部核算包括收费的对象确定和计算收费额的方法的选择。良好的内部核算体系是以存在有效的会计系统,完善的会计原始记录为前提。如果接受IT服务的客户是组织外部的客户,则收取费用作为提供服务的回报,如果接受IT服务的客户是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则用模拟方式计入适当的会计科目,以反映IT业务的活动效果及其对应部门的活动耗费。常见的定价方法有:成本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现行价格法、市场价格法、固定价格法等。 (四)成本分析与考核 IT会计人员将每月、每年成本、收益、工作量、服务水平等的实际数据与相应的预算、计划数据相比较,确定其差额,发现有无例外情况。对不在成本计划范围,要进行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是指确定差异的数额,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差异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调查发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分析报告。通过差异分析,找到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清责任,采取纠正行动,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总之,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普及,对软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各IT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要赢得竞争, 对IT部门实施成本管理是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逐步完善IT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一是加强宣传,强化企业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议建立数据搜集机制,建立起采集包括:工作量、服务种类、客户、成本、资源存量等数据的采集点。二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对IT部门成本管理系统的每位员工都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对原IT人员要加强会计知识技能的培训,理解会计原理及本质;对于原财务人员则要加强IT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IT财务管理人员都能理解会计原理以及IT服务管理各流程的基本原则。三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也就是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合理性”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对IT服务实行成本管理是否必要、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实行成本管理是否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是计划阶段应该回答的问题。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实行成本管理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界定与组织其他部门的财务界限;定量分析实行IT成本管理的成本与效益,评价其合理性等,有效解决IT企业成本管理自身的成本效益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又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7月 2.孙续元,《现代成本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3.中国出侧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2007年 4.仲锦烨,“浅析现代成本管理”,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6月 5.陈关聚,冯宗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8期 6.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7.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M].立信出版社,2000年 8.陈洁,“试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 [J]《上海财税》,2001年1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