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浅谈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XCLW120958 浅谈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会计监督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国有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利用会计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并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比较,考核经济效益,选择最优方案,预测经济前景,以满足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本文以《浅谈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为题,从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会计监督的制约因素、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三个方面来谈自己的认识。
浅谈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制度的改革,法律、法规赋予会计监督职能以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要加强会计的监督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在内的会计监督体系,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通过对会计数据的科学分析比较,考核经济效益,选择最优方案,预测经济前景,以满足企业管理,投资人和债务人的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健康的发展。因会计监督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的保证。所以本文以《浅谈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为题,从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会计监督的素制约因、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三个方面来谈自己的认识。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对经济活动加以控制和指导,它要求各项经济业务必须遵守国家的财政、财务制度及其他财经纪律,同时还应遵守企业单位的经营方针、政策.其目的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监督是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各种制度,其目标就是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管理企业的钱、财、物.使企业的钱、财、物得到合理使用,使国有企业的各种生产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所以说,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具有权威性、内部性、规范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财经纪律,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现在有些国有企业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甚至为领导的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导致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实,引导决策失误,导致铸成大错。因此,只有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把会计监督关,规范财务处理方法,防止弄虚作假,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状况,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合理使用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其中合理使用资金就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只有进行会计监督,对每一笔资金的用途进行严格把关,对资金的收付使用,事前查来源和用途,事中查账,事后查结果,防止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潜在效能,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促进企业达到“生产和节约并重”的要求,做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盈利。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证。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有利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以职责分开和适当授权为主要特征的控制。内部控制应注意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记录控制、资产保护控制、职工素质控制、预算管理控制和报告制度控制七个环节,并从这七个环节入手,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健全,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达到《会计法》所提出的要求。
(四)有利于利用价值形式,推动企业管理科学化
会计监督职能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其目的在于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能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而在这些环节中,会计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要求企业要强化财务、劳动、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而会计监督是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的严格实施,是推动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的前提条件。
二、会计监督的制约因素
(一)法律约束机制不完善。
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从宏观上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没有跟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没有赔偿责任,而且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对受害者的赔偿负责,使造假者不痛不痒、屡查屡犯;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执法功能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的多样化,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管理体制不顺畅。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原有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已显露出来,如:行政管理“政出多门”、组织和机构权限不清,重复监督、真空监督,管理职能不能很好体现;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使会计行为成为企业行为,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当局,难以实现有效监督;会计人员的自律组织尚未形成,行业组织的约束力度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规范的机制。 (三)会计执业环境不规范。
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结果表明,会计人员、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执业很不规范。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人的价值观也产生扭曲,企业追求短期行为,会计人员惟命是从,在权力、利益的驱动下制假、造假,失真的会计信息泛滥,严重恶化了会计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执业市场混乱,行政干预、地区(部门)保护现象严重,严重制约注册会计师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发挥,导致中介业务的变相分割,中介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竞争,带来一些中介机构和会计执业人员在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上放纵,虚假信息得不到揭露,风险意识较差,甚至迎合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客户利益的需要,弄虚作假,通同作弊,造成经济信息质量低下,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致使内部监督机制无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要用成本较高的外部监督机制,但外部监督机制也不完善时,就会严重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四)企业法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法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失调。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谁也能干,谁也能干好。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是一门科学,有其本身的规律性,未从思想上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同样是造假、制假,对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危害是致命的。究其原因,其一是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以不知情、不懂会计为由,将会计信息失真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羊,以减轻自己的责任;其二是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指使会计人员制假,以实现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其三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人约束机制。同时,企业内部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内部控制不科学,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和会计职能不区分,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调。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干预造成的。 (五)、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信息来自企业内部,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究其原因:一是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守法、执法,不能分析、理解。领会法律的内涵,有意无意制假;二是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三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制假;四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还有一些是无证上岗,对会计业务不精通,会计信息失真难免发生。
三、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会计监督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推行的人们的行为规范。依法制国在企业监督问题上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依法治国,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首先,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其次,改革现行的会计制度,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法力度,加重违法。违纪成本,增加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真正使造假者罚的起、赔不起,不仅要处罚违法违规的企业,同时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及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真正触及造假者的痛处;第三,加强新闻媒介对违规企业的曝光,同时,加大对守法企业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最后,出台《会计信息质量法》,强化《会计法》及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增强《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改革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改革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从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上保证会计监督。一个国家的会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施会计管理的机构和组织;二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有关法律、法则和制度等规范体系。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法律、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的会计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包括法律性管制、行政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制,这是实现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改革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会计组织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制止行政长官及企业领导者干扰会计工作,授意、指使会计人员捏造会计信息的违法违纪行为,以最终堵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信息漏洞;同时加强国家审计组织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受制于行政管理之内,真正形成居高临下的具有威慑力的审计监控权力;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经济中的独立、公正的中介组织的地位,排除行政干预,使注册会计师协会真正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管单位。同时,要整顿、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真正发挥社会经济发展卫士的作用。二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建立会计行业管理中心,把会计人员纳入行业管理轨道,并自觉接受行业自律组织的约束,主动服从行业管理,企业则在行业规章许可范围内自主选聘会计人员。 (三)改善会计执业环境,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真正行使会计监督。
会计的执业环境是指会计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分外部执业环境和内部执业环境。内部执业环境是指企业环境,规范的企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监督的内在动力;外部执业环境是指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会计工作起促进作用,而坏的外部环境,必然对会计人员执业产生负面影响。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客观上讲,依赖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依赖健全的法律体系,依赖于全社会的进步。但从主观上讲,如果企业和会计人员能够改善内部执业环境,也能反过来促使外部环境的改善,期盼社会经济环境迅速改善的同时,企业及会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逐步改善内部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讲究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在行业自律性组织内,约束自我,净化队伍,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转 (四)建立一支企业家队伍
建立一支企业家队伍,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中国企业家队伍,是保障会计监督实施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应是法制经济,企业家必须在法制的框架下经营,应追求长远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短期的经济利益,保护企业的信誉,自觉维护经济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企业家应具备知识多元化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和管理能力,高尚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人格魅力,也应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和人才观念,同时,领导和教育广大员工懂法、学法、守法,为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内部控制是指在单位内部,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部控制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日常和全过程控制的作用;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应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力度,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从治理企业环境、建章立制入手,新建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审批,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建全者,年末审计一票否决。
(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是实现会计监督的人保障。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过程来体现,而会计人员是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较强的法制观念。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工作,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第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为规范,在本质上体现会计职业成员之间及各成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规范的经济社会里,有良好的信誉,遵守公共道德的会计人员,是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道德的会计人员,是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坚实基础,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之成为制度。第四,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经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要求会计人员面对复杂的经济事项,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晰的理解力及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总之,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既能正确及时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维护秩序,又能促进国有企业健康顺利地发展。同时也是“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是现代企业经营得于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一、《基础会计》
二、《企业会计》
三、《审计基础知识》
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下一篇
: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国有企业
会计
监督
职能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