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XCLW121466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现状
二、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淡簿
(二)业务需求不完善,导致应用软件控制和管理功能不完善
(三)事中和事后监督措施不得力
(四)软件开发和维护不统一
(五)系统备份不充分
(六)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三、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计算机风险防范意识
(二)完善金融监管模式
(三)加强现有系统和新开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注重系统管理和数据操作(四)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
(五)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安全控制手段再造
(六)加强系统开发和维护管理
(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安全控管
四、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与时俱进进行技术革新,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而又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因此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银行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银行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电算化会计环境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模式以及能否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要求等等,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永远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日益提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传统做法,而且改变着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甚至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形式、经营内容、管理体制等都带来了巨大变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在银行业的应用和普及,不仅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经济效益。但是,会计电算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安全性问题在电算化方式下显得更加重要,如何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风险防范已成为一个事关银行业稳健经营的严峻课题。
一、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现状
(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会计电算化从建立模仿手工作业的单项业务应用系统开始,经历了多项业务应用集成处理阶段,正逐步向着集约化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高级阶段发展。以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止到1998年末,工商银行电子化营业网点的覆盖率已超过90%,其中,全国150个主要大中城市电子化网点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与此同时,区域范围的通存通兑系统、全国范围的电子汇兑系统、企业银行系统、自助银行系统等一大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陆续投产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和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银行会计电算化,是现代银行会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是银行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仅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也不仅仅是银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其更为深刻的含义是,将会给传统的银行会计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引起银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进而推动银行会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对传统银行会计的冲击和影响,以更好地促进银行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使银行会计在银行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会计操作主要是以算盘作为主要计算工具,靠手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管理工作对会计数据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职能和方法有了新的发展,相应的会计数据处理量大大增加,手工处理会计数据的方式逐渐暴露出速度慢、效率低、准确性差等弊端,越来越不适应会计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操作技术逐步地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操作,进而发展到电算化操作。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会计中的应用,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银行会计电算化,它是一门介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现代会计学科之间的边缘性科学,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概而言之,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诞生,是银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银行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必将对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重大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减少现金流通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持。会计电算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济效益表现在:提高了商业银行工作效率和经营能力;提高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扩大了业务范围,改善了客户服务;改善了资金调度能力,提高了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淡簿。 当前,我国银行业中有一些干部职工由于计算机知识缺乏,往往认为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比手工处理更安全,殊不知计算机系统也是人来控制和使用的,任何有意的破坏或无意的操作失误行为都会更具隐蔽性,都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后果。
(二)业务需求不完善,导致应用软件控制和管理功能不完善。 在部分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及容易发生弊端的环节不了解或没有深入研究,业务需求没有考虑如何建立一种安全机制,特别是没有考虑对以后使用软件系统的有关人员如何进行防范,造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保管等方面的风险。 另外,目前银行使用的一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系统设计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软件在设计销户交易时,没有考虑对应收未收利息进行检查,导致有银行欠息的客户也能销户;又如:目前大多数银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员权限都只划分为两级,高级别柜员有权执行低级别柜员的全部操作;再比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系统还允许系统管理员查询操作员密码和操作员号,并给系统管理员定义了很高的操作权限,能够办理销帐、冲帐、调整计息积数等业务,致使管理员可以绕开会计主管的监督进行操作,从而削弱了会计制度和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约束作用。上述漏洞的存在使得相关人员一旦产生犯罪动机,便会有机可乘。
(三)事中和事后监督措施不得力。我国银行业现有的稽核和监督工作大多是在会计记帐完成之后进行的,尚没有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步运行的稽核监督软件面世,这使得会计业务的事中控制环节十分薄弱。
(四)软件开发和维护不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地市以下银行机构自行开发软件、修改总行和省行软件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一方面造成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一方面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系统备份不充分。 目前,部分行处的计算机设备运行环境较差,且许多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性能已不十分稳定。
(六)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银行会计业务实现电算化处理初期,银行的各项管理规章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导致一些案件发生,比如通存通兑业务的开办,一方面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虚存实取”的案件。
三、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防范对策
面对现实,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对策,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而言,风险防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一)提高计算机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银行应加强对员工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使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都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对常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思想、基本流程、正确使用和风险防范有一个正确认识,使每个人都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
(二)完善金融监管模式。银行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创建有序的宏观环境——法制的金融运行环境来作为基础保障。首先,各家银行要遵纪守法、遵守市场规则、遵守金融法规,进行公平竞争,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其次,金融监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切实实施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确保违法必究。在监管内容上,要严格市场准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新巴塞尔协议等关于银行经营的标准和条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要求等,建立严格的认可标准和完善的会计手续。同时,要对金融机构市场运行全过程实施持续监管,将监管重心前移,向事前或事中过渡和倾斜。
(三)加强现有系统和新开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注重系统管理和数据操作
1、注重系统安全:(1)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理各种垃圾文件;(2)一切操作都要在日志文件中予以记录,以防止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3)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应封闭,以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
2、严格控制数据处理:(1)严格规定访问数据库的各级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2)定期强制修改密码;(3)严格控制数据输入,应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备条件可采用扫描仪、阅读器等设备录入数据,同时录入数据应换人复核后方可生效;(4)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和异地备份,以便在设备故障或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加强网络资源授权管理,保证数据传输安全:(1)控制用户登录,限制登录密码的扩散范围;(2)对网络中各用户的存取、访问进行控制;(3)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四)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会计风险、保证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现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尽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系统、环环相扣的会计业务内控制度。应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整理、融合、淘汰和补充,并结合业务操作程序,制定一套与实际相结合的、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的制度。二是针对代理业务等外挂系统的薄弱环节尽快完善其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并落实业务核算的管理部门,做到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与会计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同步进行。三是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上级行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制定出内控严密、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操作规程。四是做好内控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责任档案备查制度。为了明确责任,应建立岗位说明书、业务操作规程手册、授权审批权限文件等,对每个岗鉴的工作内容、职责、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规定,让相关人员了解所应承担的责任等,增强内控制度的操作性。
(五)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安全控制手段再造
可考虑采用如下手段:
1、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实行事权划分,对重要业务和大额业务实行复核制和授权制,将分离原则贯彻于计算机操作中通过事中控制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2、健全事后监督机制,事后监督系统与临柜操作系统必须在设备、网络、系统管理上完全分离,通过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间接地威慑不法分子。
(六)加强系统开发和维护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管理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维护”的原则,在会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全行通用的系统由总行统一组织开发,各分行如有特殊业务需求,应报总行会计和信息技术部门审定,经总行授权后由分行信息技术部门开发,系统开发完成后,须经总行验收方可使用。
各级机构在使用电算化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新的业务需求,应及时逐级上报业务主管部门,总行开发的系统由总行统一修改维护,分行开发的系统由分行统一修改维护。
(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安全控管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和控制制度并严格监督制度的执行,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内控制度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有效的银行会计内控内部评价体系。组织建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内控评价部门,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专业技术对各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各机构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二是充分借助外部评价机构,实施外部评价。要充分重视社会中介机构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听取他们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效果、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银行内控制度的健康发展,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速度。
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人事管理:(1)根据接触系统和操作的密级选择适当人选;(2)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表现要进行定期考评,适时进行岗位轮换。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相关管理:(1)针对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分别建立一套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以便分清职责、互相监督;(2)建立密码管理制度,重要的密码要由不同人员分段掌握,密码要定期更换并严格控制密码的扩散范围;(3)加强应用软件管理,应用软件要安排专人管理,未经有关负责人的批准不得随意修改软件,确因业务需要而必须修改的软件,在修改完成后要及时入库登记,同时附软件修改说明书和测试报告,严禁将应用软件外流、外泄,应用环境中不得安装系统的源程序;(4)建立并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切忌用信任代替制度,机房要有专人管理,划分禁区等级,分别职责进入;(5)集中存放业务数据,降低因数据分散存放产生的风险。
3、加强计算机稽核和监管:(1)对帐务和应用系统使用稽核软件分别进行实时和定期检查;(2)对每台终端、每个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以便保留原始操作信息,进行操作信息的安全跟踪。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众多机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理论和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难题,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普及,电算化已成为银行会计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为确保客户利益和银行信誉,银行应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措施,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参 考 文 献
1、李志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2、王晨,《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风险及其防范》,《建设银行报》2009年第10期
3、王亚平,《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代会计》,2006年第9期
4、王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代会计》,2006年第13期
5、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6、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
:
我国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我国
商业
银行
会计
电算化
现状
原因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