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量本利分析及其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XCLW121678 量本利分析及其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问题的思考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短期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有关预测利润
利润的敏感因素
企业预算的基本考虑
预测目标利润
保本点
成本分界点的确定
提供亏损产品停产或转产的决策
量本利分析法的优点,适于短期经营决策
分析法缺憾的认识,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
结语
内 容 摘 要
通过对企业中发生的数据分析, 说明短期经管决策中, 应以企业的量、本、利之间的关系为基拙, 运用数学知识, 进行量、本、利分析, 以确保企业取得最大的利润。当今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步步的一体化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每个企业为了生存及发展,必须重视生产经营策略,以便将企业的产品转化为商品,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自身目标。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为了在困难中达到盈利的目的,决策必须考虑三大因素, 即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有关措施对经营目标的影响,运用定性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的决策方法,即运用量本利分析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量本利分析及其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经全面调查所得,自1993年起,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共同发起组织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的大型综合调查和相关专题调查,共调查企业近5万家(次),获得有关数据800万个.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决策失误”因素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是“用人不当”、“经济问题”、“独断专行”等。
一、问题的思考
目前企业较为重视的短期研发活动、短期营销策划活动、短期筹资活动、分配活动等没有涉及。从行业来看,短期经营决策仅应用于制造行业,而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银行业等行业则没有应用到短期经营决策。短期经营决策作为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缺少对时代经济的前瞻性。
短期经营决策就是在经营思想和方针的指导下, 为了达到一定得目的而采取的某种短期对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决策正确可以使企业获得成功;决策失误, 企业就会遭到失败。因此, 企业的决策部门必须按客观律及时准确地掌握经济信息, 详细、系统地收集资料,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做出最优决策。
针对决策必须考虑三大因素, 即业务量、成本和利润,我们选择正确有效的分析的方法,准确、高效、实时调控经营目标和过程的能力显著增强, 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业务迅猛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主动性、预见性、指导性作用。
二、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本量利分析 (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 它是根企业的成本、业务量产量、销售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决策掌握盈亏变化的临界点即保本点,以选择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具体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 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企业根据这种方法, 可以对实现预测利润的销售额、保本点(成本分界点)和成本控制等问题进行决策。
三、 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主要涉及概念:①边际贡献总额②单位边际贡献③边际贡献率④变动成本率。
(一)有关预测利润
预测为决策机构提供了一种预警系统,使决策者能够高瞻远瞩地看到未来,从而能够较好地把握可能遇到的机遇,迎接可能到来的挑战。能够向决策者预示在未来情况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不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还可以帮助决策者针对决策目标探讨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最后,针对备选方案,我们还可以借助于预测,对其实施所可能导致的结果作出判断,并进而分析这些结果可能产生的综合效应或社会价值,以及组织为此所承担的风险,为分析、评估这些备选方案的优劣提供判断的依据或尺度。
各项变量之间的关系按下面的式子变化:利润=(P-V)X-F.
P=单位售价 V=单位变动成本 X= 销售量 F=固定成本
在上式中,若已知变动成本、销售额和固定成本,便可求得利润。
[例] 某厂根据市场情况,计划本月生产产品10000件,预计固定成本为580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12 元/件,单位售价为20元/件,则可根据根据公式预测本月盈利。
解:利润=(P-V)X-F =(20-12)×10000-58000=22000(元)
1.利润的敏感因素
本、量、利关系分析, 主要研究与分析有关参数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 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以及各因素变动时如何调整销售量, 以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
[例] 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单价2元, 单位变动成本1.20元, 预计明年固定40000成本元, 产销量计划达到100000件
首先, 预计明年利润为:P=100000(2-1.2)-40000=40000(元)
①单价的最小值。单价下降会使利润下降, 下降到一定程度, 利润将变为零, 它是企业能承受的单价最小值设单价为Sp,
则100000(Sp-1.02)-40000=0 Sp=1.60(元)
所以, 单价降至1.60元, 降低20%时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
②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会使利润下降并逐渐趋近于零, 此时的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能承受的最大值, 设单位变动成本为b
则100000(2-b)-40000=0 b=1.60
当单位变动成本由1.20元上升至1.60元时, 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级33%, 企业利润由40000元降至零。
③固定成本最大值。固定成本上升也会使利润下降, 并趋近于零, 设固定成本为a
则:100000(2-1.20)-a=0 a=80000
固定成本增到80000元时, 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 此时固定成本增加了100%。
④销售量最小值。销售量最小值是指企业利润为零的销售量, 它就是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X= 40000 =50000(件)
(2-1.2)
如果销售计划只完成50%, 则企业利润为零。总而言之,不论是利用收益最大化还是利用后悔值最小化进行经营决策,在本质上都是趋附于利润最大化的价值选择。这也是决策者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目的与对自身能力的开发。
2.企业预算的基本考虑
(1)保本点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实物量表现, 称为保本销售量另一种是用货币金额表现,称为保本销售额。企业通过对本单位的生产情况的了解, 测算出保本点后, 才能够知道本单位的生产能力, 明确生产,销售多少产品才能保证偿还企业的成本, 合理安排调整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 使企业不亏损。
保本点的预测: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销售额=销售单价*保本销售量
[例] 某企业生产销售甲产品, 单位产品售价10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中的直接材料5元, 直接人工2元, 变动制造费用1元, 固定费用总额50万元, 计算计划年度甲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额。
解:甲产品保本销售量= 500000 =250000(件)
10-(5+2+1)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10*250000 =2500000(元)
由题可得,企业在这一点上正好处于不亏不赚的状态。换言之,只有超过保本点的销售量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 必须合理安排生产使安全边际数量越大。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 生产经营正常能力与正常销售基本相同。为了明确表示出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是否保持在保本状态下, 我们需要用保本点作业率来分析
保本点作业率= 保本点销售量
正常销售量
当保本点作业率为1时, 说明企业的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生产的产品不能够偿还所消耗的成本。当保本点作业率小于1时, 说明企业处于盈利状态。而且, 保本作业率越小, 企业盈利越大。
作比较证明: Q0 = F/(P﹣V)
S0=F÷(1﹣V/P)
上式中,Q0为盈亏平衡销售量,F为固定成本,P为单位产品销价,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用此基本公式把计算得到的盈亏平衡销售量与预测销售量进行比较,预测销量比盈亏平衡销售量越大,说明盈利越多,该产品生产的价值越大,如预测销量低于盈亏平衡销售量,意味着连本钱都挣不回来,生产就失去了经济价值。
(2)预测目标利润
根据已确定的目标利润, 预测需要多大的经营活动水平, 即预测目标销售量。由于目标利润与固定成本总额一样, 必须由贡献毛益来补偿, 因此, 我们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来预测目标销售量及销售额。
目标销售量(额)= 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目标销售额(率)
根据目标利润, 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的情况下, 确定产品的销售单价, 我们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来推导预测单价的公式
销售单价=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量
由此可得, 利润是综合性很强的指标, 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全部生产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的好坏, 最终都要在利润上反映出来。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目标利润, 通过保本点分抓, 明确企业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取得的收益能够补偿所裕无的成本目标利润分析, 明确企业该如何组织生产经营才能获利。敏感性分析, 使企业的经营者了解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因此本、量、利分析是企业利润预算的基础。同时企业决策者进行利润预测依赖于本、量、利分析,预算的进行也是各个方案取舍的重要依据,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二)成本分界点的确定
本量利分析法是利用各个备选方案的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经营决策的方法,通常用于固定设备是购置还是租赁的决策,采用不同工艺进行加工的决策等。
[例] 某建筑工地需用大型吊车一辆,现在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外购,需要花费140000元,估计可使用12年,每年需支付维修保养费9750元,使用期满有残值14000元,吊车每天营运成本为100元;二是向租赁公司租用,每天租金为150元。试问:应该选择哪个方案?
解:假定全年使用X天时,购买与租赁两方案的成本相等,则:
购买方案总成本=[(140000-14000)/2+9750]+100X
=20250+100X
租赁方案总成本=(150+100) X=250X
令:①=②
得:X=135(天)
结论:因为天数不同,两种方案的成本就不同。当全年使用吊车天数为135天时购买或租赁均可;当全年使用吊车天数不足135天时,应选择租赁方案;当全年使用吊车天数大于135天时,应该选择购买方案。
(三)提供亏损产品停产或转产的决策
在多品种生产中,亏损的产品是否继续生产,可以通过利用本量利中边际贡献法进行分析解决。
[例]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3 种产品,其盈亏情况如表1 所示。表1说明丙产品亏损4万元,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应继续生产。但实际上,丙产品具有边际贡献20万元,如果停止生产则边际贡献全部损失,其固定成本24万元将由甲、乙产品负担,企业盈利由原来的
150-(80+60)=10(万元)变为 90-(40+60)=-10(万元)
即企业由盈利10万元变成为亏损10 万元。由此可见,在上述条件下,继续生产丙产品较为有利。但是,如果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拟停产丙产品,而转产丁产品。假定丁产品每年可销售7000件,每件售价为120元,预计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80 元。基于这种情况,预测以丁产品取代丙产品是否合算。为判断是否转产应比较丙产品及丁产品的边际贡献。
丁产品的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7000*120)-(7000*80)
=28(万元)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生产丁产品的边际贡献为判断是否转产应比较丙产品及丁产品的边际贡献。比丙产品多8万元,如果丁产品的生产并不占用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则以丁产品取代丙产品是可行的。
四、量本利分析法的优点,适于短期经营决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量本利分析法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为基础, 定量地分析了业务量、成本、利润间的内在联系, 同以往单纯分析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企业经营决策中任何一个有关因素的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各因素间的联系更为重要。因此, 只有采用量本利分析法, 才能更为合理士也进行诸因素之间联系的规律性的揭示, 才能做出适当的预测决策。但是, 运用量本利分析法, 不能盲目套搬量本分析的基本结论, 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经营条件、市场与价格、生产要素、品种结构与技术条件等诸因素的变动情况, 调整修正分析结论, 在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中更为积极地应用量本利分析法。
短期经营决策是以各期产量与销量基本相等为前提的,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标准。但在各期产销量平衡的前提下,不管是以完全成本法为计算基础还是以变动成本法为计算基础,利润最大化都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业绩,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短期经营决策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者明确在一定条件下, 预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利润, 与此相适应, 应该怎样安排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更好的为决策者提供经营依据实施更好的盈利方案。
五、分析法缺憾的认识,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
(1)本量利分析时要求产销一致、品种结构稳定。
平衡的产销和稳定的品种结构是企业努力追求的理想. 在这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本量利分析可能给企业决策者造成错觉。在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找到市场,可以实现产销平衡;对于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但在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各种产品的产销额在全部产品产销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发生变化. 使本量利分析结果的说服力降低。
(2)本量利分析只考虑“息税前利润”
本量利分析要求的“息税前利润”,是当营业外收支净额与投资净损益之和为零时的利润总额.排除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影响利润的因素,造成目标利润预测值的偏差;而且,企业决策者真正关心的是税后利润. 如何在本量利分析中存在税后利润,那么就要急需解决在保利分析中的计算问题.
(3)本量利分析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假定利润只受业务量、成本的影响,假定业务量等于销售量,假定成本只受业务量的影响,这三个假定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前提,也使分析本身通俗易懂. 但它忽略了一个影响决策行为成败的重要因素——物价变动. 本量利分析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这样的信息加工程序,对物价变动极不适应,严重妨碍着分析目标的实现. 在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情况下,这些资产和存货的价值深受其害,进而直接影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估价. 不仅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会受物价变动的影响,产品的售价也同样受到物价变动的干扰, 只要每件产品提价额大于产品或成本增加额,便可以得到较低的保本点,于是销售越多利润越大. 这种“虚幻利润”的出现,使本量利分析失去了实际意义.
六、结语
未来的金融市场会促使企业、公司和金融机构都想通过新的手段减少风险,保值和获利,也将出现更多多样的融资手段和筹资手段、金融衍生工具。
企业经营决策要善于运用的重要工具与手段,看好目标市场,在认真分析自身的经营状况及竞争对手情况下,即在保住变动成本情况下,摊销部分固定成本,可进入该目标市场,以后再不断地注入技术含量,使产品附加值逐渐上升,实现企业预期战略目标。使企业即使在比较困难的市场中也处于稳定的成长。
参 考 文 献
崔岩,《短期经营决策中本量利的分析运用.一重技术》,2000
孙振丹,《本量利方案的局限性.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刘红侠,《企业应注重本量利分析.草原新袖》.2002
曾伟,陈喜红,《边际贡献法在企业短期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2005
张长坤,《白周清.本量利分析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1999
田淑兰,《本量利分析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工业技术经济》2000
刘洪波,《论短期经营决策的假设前提》.
徐焕泉,《贡献式本量利分析的优越性》
沙晶,《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杨世忠,《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研究探索改革》
谢华伟.,《机会成本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农业与技术.2003
潘学模,《管理会计学》.2008年1月第3版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下一篇
:
降低企业成本途径分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分析
及其
短期
经营
决策
应用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