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XCLW121680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目 录
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通货膨胀对财务的影响
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内容摘要
目前,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断上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使企业在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帐款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表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通货膨胀财务问题研究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过山车式的物价走势和各种资产价格,使人们的价格神经已经紧绷,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处于蔓延的过程当中。而企业是危机的风暴眼,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资源性价格的高涨使得全社会的生产制造成本不断膨胀,使企业需求生态系统出现了紊乱。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但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出发点不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和理论,各国经济学家们却众说纷纭。综合中西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可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商品生产和流通所需要的量,继而造成的货币贬值,是总的物价水平以不同的形式持续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也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即是一个货币低持续贬值的过程。
通货膨胀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通货膨胀划分为若干类型。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型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上升不加控制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者政府虽然施以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未能生效,价格上涨非常明显。隐蔽性通货膨胀又称抑制型通货膨胀,是指国家实行物价管制,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却要表现为市场商品短缺严重、供给紧张、凭证限量供给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和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来划分,可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暖和的通货膨胀与恶性的通货膨胀。爬行的通货膨胀也称潜在的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按照不太大的幅度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发展缓慢,短期内不易察觉,但持续时间很长。在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年通货膨胀率应该在于2%~4%之间,且低于经济增长率。暖和的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在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即在4%~9%之间,且低于经济增长率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按照相当大的幅度持续上涨,一般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达到两位数的水平,是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通货膨胀。当恶性的通货膨胀发生以后,由于物价上涨率较高,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公众预期物价水平还得进一步上涨,不愿保存货币,纷纷抢购商品用以保值,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会使通货膨胀更为加剧。假如不采取有力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将有可能发展为通货膨胀失控。
按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来划分,可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为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因物价上涨而产生的。无论预期准确与否,这种心里恐慌都会进一步导致市场恐慌对物价发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不是现实经济运行的结果,而是心理作用的产物。非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心理预期作用的情况下,现实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通货膨胀。只有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才会影响到就业,产量等,它对经济具有真实的负效应。
通货膨胀的特点
通货膨胀对企业或者其他投资人的影响相当复杂,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通货膨胀使企业的收入增长,成本也增长。
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实物资产价值增加而负债相对贬值。
通货膨胀使企业长期提资的风险加大。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些资金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收购的有利时机。
二通货膨胀对财务的影响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金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将会大大减少。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这也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升高。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涨,使股票、债券价格暴跌,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虚增经营成果,导致虚利实分。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取得的收入是按当时的货币购买力反映的,而与之配比的成本费用,却有很大部分反映的是过去物价较低时的货币购买力。这样高估收益,低估成本,势必导致利润虚增,计算出来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按历史成本配比的存货成本、折旧费用不能在实物上补偿其实际损耗,从而使企业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自然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了。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费用低估,会影响到企业的简单再生产难以在原有规模上进行。利润虚增的另一个大的副作用,就是导致虚利实分。利润额大了,按利润计算的所得税也多,企业要多交税;同时,由于帐面利润多,投资者要求分派更多的利润,雇员也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多的奖金。这样做的后果,不是引发各种矛盾,就是涸泽而渔,把本应用于更新固定资产或补充流动资金的那一部分资金当作盈利瓜分掉。有部分企业,在经营的前几年捷报频传,利润指标节节攀升,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企业就不得不破产倒闭或靠贷款苟延时间,其中的教训不能不引以为戒!(三)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大为降低。
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有两个:有用性和如实表述。所谓有用性是指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有用的信息必须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应该具有预测和反馈价值。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币值持续下降,按历史成本原则反映的各期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并且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而这样的信息对预测、决策而言,可用价值极低,甚至会造成误导。所谓如实表述即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历史成本有据可查,可以验证,形式上具有可靠性,在物价平稳时也确实如此。但在持续的通货膨胀下,资产的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相脱离,由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就会失真。其形式上可靠,事实上并不可靠。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按历史成本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其有用性和可靠性都较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四)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通货膨胀不仅对财务会计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到管理会计。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在币值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根据投资回收期,会计报酬率等指标就可作出决策;如果采用贴现的分析方法,也只需用市场平均利率作为贴现率即可。但在物价上涨阶段,投资决策的非贴现方法显然不再可取,而贴面方法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增大了难度。同时,通货膨胀容易导致资金流向物价上涨较快的产品或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约束,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
三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本人认为在通货膨胀期财务管理应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1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通货膨胀期间,此法实际上是用当前的售价与最近的较高进价的成本相配比,从而可以减少利润计算的水分。这既贯彻了稳健原则,又可为企业获取一定的所得税利益,并且还可以部分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
2现金管理的对策。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期,持有的现金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若现金持有量过多,势必使企业遭受损失。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期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了,而货币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如果企业缺现金,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临时短缺现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货膨胀期,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3用贴现的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非贴现的投资决策方法是不可取的,如会计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但在使用贴现方法时,也存在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确定贴现率。因为对同一个项目而言,贴现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取舍。在物价基本稳定时,可以市场平均利率作为贴现率;而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可用市场平均利率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和作为贴现率,即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外单位进行投资时,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不应低于市场平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如果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很难估计正确,则可采用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分析决策,以替代净现金流量与净现值指数这两个指标。
4重编财务报表。重编财务报表,就是按报告日的购买力货币或现行重置成本等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重编财务报表的方法有三:一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即采用政府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换算,使其按当前的一般购买力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二是重置成本会计,即以现行重置成本作为资产计价和损益取决的基础,从而脱离了历史成本,以现行价值而非历史成本计价。三是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重置成本会计结合起来。上述三种方法中,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最为可取。因为重置成本会计对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冲击太大,要采用它必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其现实可能性不大,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物价指数为工具,对按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报告日的购买力货币单位重新表述,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和有用性,而且编制方法简便易行,需要的物价指数可以自国家统计局定期获得。更重要的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不影响传统会计的各项原则,容易为广大会计工作者和报表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通过重编财务报表,可以适当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5通过报表附注的形式消除部分通货膨胀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通货膨胀降低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也降低了其有用性。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揭示其影响,这些方式包括括号、附注或附表。如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报表项目,例如短期投资、存货等,可以在反映其历史成本的同时,用括号注明其市价或当前重置成本,而毋需重编财务报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可以列明物价变动的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如由于产品售价提高而导致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了多少,由于进货成本增加而使产品销售成本上升了多少,企业的利润增量中有多少是由于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还可以用附表的方式来揭示通货膨胀的影响,即在用历史成本编制会计报表时,还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或重置成本会计编制补充报表。这样用补充性的揭示方法,可大大方便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而毋需付出多大的代价。
6减少税赋的对策。为了减少当期的税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存货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期限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等方法。由于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该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使得税务局认可企业在通货膨胀下的这种变更,从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
7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上述方法只能部分地消除通膨胀的影响,只能起缓解作用,是一种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要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理想的模式是现代成本会计模式。但该模式较为复杂,而该模式对有关历史成本信息的调整是以个别物价指数为依据的。我国目前还没有也不可能全面编制这一指数。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但许多国家通常在通货膨胀率较高(如20%以上)时,要求大企业(如股份公司)提供现行成本会计信息作为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补充。在我国,上市公司相对来说规模较大,会计基础较为扎实,会计人员的素质较好,会计电算化的水平也较高。因此,选中它们作为编制补充报表的试点还是较为现实的。而该模式对有关历史成本信息的调整是以个别物价指数为依据的。我国目前还没有也不可能全面编制这一指数。参考文献:1.李树生,冯瑞河主编.金融学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王军主著,中国转型期公共财政.人民出版社,2006
3.谷继建等,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特区经济,20084.李正刚,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张晓第,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2008
6.《试论财务假设》,《四川会计》1995年第2期;
7. 《通货膨胀会计》,葛家澍编著,财经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
:
量本利分析及其在短期经营决策中..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通货膨胀
财务
问题
研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