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专业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XCLW149030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目录
一、摘要3
二、营改增的概述3
(一)营改增的概念3
(二)营改增的意义3
三、营改增对金融业造成的影响3
(一)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税负的影响4
(二)银行实施营改增面临的挑战4
(三)营改增对保险业务模式的影响5
(四)基金业实施营改增需要更多明确政策5
(五)营改增对金融机构下游客户的影响5
四、对于营改增金融业如何采取相应对策5
(一)加强对政策的利用,成立营改增工作组5
(二)优化内部财税管理6
(三)加强必要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沟通6
(四)加强进项税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6
五、结论7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一、摘要
自5月1日以后,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营改增试点,其中包括金融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然而,对于金融业实现营改增,很多专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随着“营改增”的广泛实行,加快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步伐,营改增对金融业看似简单,即从原来的营业税5%改为增值税6%,且可以进项抵扣,但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很多金融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营改增以后,增值税征收范围主要包括:应税货物、应税劳务、应税服务。本文以营改增的相关概念和意义为基础,分析营改增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对策
二、营改增的概述
(一)营改增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货物和服务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税种。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指以前缴纳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这一做法可以减少重复征税,减轻税负,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为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二)营改增的意义
全面实施营改增,一方面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基本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有力的支持了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主要区别:第一,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是中央与地方分享税种,营业税为地方政府独享的第一大税种。第二,增值税为价外税,不计入企业收入和成本;以货物和服务的增值额为税基,应纳税额为销项税额抵减进项税额的余额。营业税是价内税,对全部营业额收取,按应税劳务或应税行为的营业额或转让额、销售额依法定的税率计算缴纳。
金融业的行业性质加大了营改增的实施难度, 和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具有高度创新性,这一特点就给营改增的顺利实施加大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业务种类纷繁复杂,很难用一个税收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增值税进行增税的范围主要有:修理、加工服务和进口货物以及销售商品等,而现在又将交通业和运输业纳入到了增值税的范围内。虽然,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但是,其自身的业务非常地复杂,就以保险、证券和银行这三个内容来说,每个内容下又有很多子业务,且不同业务之间的增值模式是不同的,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致使营改增的实行很难高效开展。第二,快速的创新效率,使得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无法满足创新事物的需求。特别是近些年来,金融业的高速发展,金融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想要用同等速度来进行调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就意味着营改增的推行必定会出现税务空白点,尤其是对期权、利率这些没有明确规定的金融衍生品,因为实行有效税务计算是开展税收工作的关键所在。
营改增对金融业造成的影响
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了营业税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的弊端,实现了增值税“道道征税,层层抵扣”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更重要的是,营改增改变了市场经济交往中的价格体系,把营业税的“价内税”变成了增值税的“价外税”,形成了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的抵扣关系,这将从深层次上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的内部架构。
(一)营改增对金融企业税负的影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商品转让。金融业适用一般计税方式税率6%,适用简易计税方式的征收率3%。
金融业的实际税负和利润水平,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企业对于各项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及不征税收入能否准确的划分;第二,销项税能否向下游客转嫁;第三,成本费用端有多少进项税可抵扣。当然营改增实施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系统改造,增值税发票管理岗位的设置等也会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36号文件中对银行业务的征税范围和要求进行了一定调整,税制改革后,银行税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的幅度和覆盖范围,理论上可抵扣进项税额越多则相应税负较少。可以看出有关进项抵扣规则,大部分集中在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上,比如贷款、投资等,也涉及支出和折旧事宜。整体来看银行可抵扣的成本占比还是较小,特别是作为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贷款业务,其有关利息支出不能抵扣进项,从而使得增值税额可能有所增加,税负变化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业务情况和所得税情况。营改增对证券业的影响,营改增对于证券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证券业的有关应税收入范畴并未出现太多变动,尽管税率提高了一个点。具体而言,对于证券公司贷款产生的利息支出不能作为进项抵扣;证券公司收取的服务费用类似于银行服务费也不得在进项抵扣;证券转让产生的价差征税不开票;闲置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不征税。因此,综合考虑到证券业在营改增后可能获得更多可抵扣项目,因而在实际征税项目未增加的前提下更有利于降低实际税负。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对于保险行业,由于其业务模式不同,营改增对其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保险行业的业务收入大多在前,而有关支出则往往跨期在后。还有两个因素:一方面,保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经营流转模式,其流转环节相对很少;另一方面,保险行业的重大支出项目,往往难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比如赔付支出等,这造成保险业可以抵扣的范围极大受限,难以形成增值税所要求的抵税链条。此外,保险业的业务复杂情形导致很多业务是否能够抵扣还未有定论,这也会增加保险业有关的税制改革复杂度。
整体来看,营改增后我国金融行业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税负波动,且有关变化对证券作用有限,但可能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影响会比较大。
(二)银行实施营改增面临的挑战
在贷款服务方面,36号文采取了正列举的方式,更加明确这一税目的范围。
在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方面,36号文对征税范围和要求也有了更为精确的界定。其中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以提供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收取的手续费、佣金、酬金、管理费、服务费、经手费、开户费、过户费、结算费、转托管费等各类费用为销售额。
在投资业务方面,36号文规定卖方就其金融商品转让收益缴纳增值税,但交易对手方却没有相应的进项税额可抵扣,而且还特别指出金融商品的交易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不良贷款方面,36号文为不良贷款提供了优惠政策。按照新规定,银行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等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营改增后,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在缴纳增值税时可以扣除逾期90天以上的应收未收利息,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也将相应减少。
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36号文规定的进项抵扣范围将会扩大,例如,36号文规定2016年5月1日后新取得的不动产,包括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自建、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取得的不动产,都可以分两年按比例进行进项抵扣,减少增值税税负。
在业务支出方面,36号文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银行业的租赁及物业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支出可凭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抵扣。
营改增前后银行业的流转税税负变化主要有一下三点:第一,原先适用金融行业营业税税率为5%的银行,营改增之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此种情况下银行的流转税负可能会有小幅增加;第二,在营业税体制下一些适用金融行业营业税税率为3%的银行,营改增之后,如果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银行的流转税税负可能有较大幅度上升。
(三)营改增对保险业务模式的影响
财务工作更加艰巨 受“营改增”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营改增”对于其的影响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营改增”将会使纳税申报更加复杂,这种复杂体现在多个方面,计算更加复杂、申报资料增加且更加复杂,发票管理更加严格,往往需要保险公司增加专门的发票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同于营业税有的属于地方,有的属于中央,增值税全部属于国税,一直是稽查的重点,违法甚至可以入刑。且由于存在抵扣链条,也更容易被上下游企业波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倍小心。另一方面,由于保险公司的财务工作高度依赖IT系统,“营改增”的实施也要求保险公司对自身的IT系统进行改造,这也是一项大工程。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营改增会对保险公司的税负和业务模式产生较大影响。传统保险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客户以个人居多,且面临着保监会的严格监管,因此对于非免税的险种(如车险、财产险、意外险等),提高保费转嫁增值税的可能性较低。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赔付支出(如医疗费用、标的物毁损赔付)都可能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此消彼长之下,保险公司的税负将有上升的风险。
(四)基金业实施营改增需要更多明确政策
对于基金行业来讲,目前政策不明确的地方要更多一些。36号文件中明确,基金转让属于金融商品转让,应当按照6%缴纳增值税。但是对于基金持有期间取得的分红收益,却没有提及。这也是很多基金公司希望能够明确的问题之一。
(五)营改增对金融机构下游客户的影响
金融业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打通,也必将对银行下游客户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银行业本身的征税政策,二是利率市场化程度和银行竞争程度,三是下游客户类型。
对银行业如何征税就决定了下游客户如何抵税,即银行业的销项税额就是下游客户的进项税额。下游客户的类型决定了进项税额是否能够抵扣。根据现行增值税规定,如果下游客户是个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企业,进项税额不能进项抵扣,只要改革前后的价格保持不变,则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是一般纳税企业,来源于银行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将由利于减轻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
四、对于营改增金融业如何采取相应对策
金融企业在增值税纳税实施初期,受到增值税抵扣项目迟延、抵扣范围过窄或者单位内部抵扣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的影响,一时间会产生一定税负的增加量无法消除的情况。国家为了防止企业税负的增加,在“营改增”的过渡期间,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出台。金融企业财务人员在学习增值税纳税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入对相关税收补贴政策的学习。充分了解和学习增值税关于金融业的减税、免税项目,并且及时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扩大金融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内容。然后进行必要的纳税筹划,这样才能应对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企业正常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对政策的利用,成立营改增工作组
金融业营改增的全面实施需要一段时间,企业应该合理估算需要花费的时间,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有必要,企业还应当成立营改增工作组协助企业完成改革工作,尽快开展营改增前的部门访谈工作,梳理内部产品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在营改增中应该承担的工作职责,同时,要研究好衔接方案,使得营改增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优化内部财税管理
从企业的硬件设施来看,企业还应及时制定系统改造方案,如财务核算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财务核算系统与纳税申报系统、开票系统的关联等。
借营改增之机,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的税收风险管理,调整内部采购销售策略,加强税务和业务对接,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实现税务管理的前置化,降低说收成本。第一,全方位评估营改增对收入和成本费用核算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利润变化,分析进项税对现金流及融资成本的影响,对产品服务的竞价机制提出修订,调研供应商信息,完善供应商管理;第二,加强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的对接,对企业和外部签订的合同模板进行固化,并分析相应的税收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体系,修改增值税管理的各项流程制度,确保增值税合法,使企业的纳税申报和管理流程化。同时,要关注营改增后续配套文件,跟进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及时分析对本环节的影响并给出对策;第四,加强对内部办税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由于营改增后,原来申报核算相对简单的营业税会变成核算相对复杂的增值税,尽量避免由于人员水平不高造成的税收风险;第五,推进信息系统改造与升级。从企业的硬件设施来看,企业还应该及时制定系统改造方案,如财务核算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财务核算系统与纳税申报系统,开票系统的关联等。
(三)加强必要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好内外部沟通
金融企业在实施增值税纳税的初期,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金融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加强与主管税务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在实施增值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税务部门的帮助。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营改增过渡期金融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力度,结合金融企业的经营实际以及遇到的纳税困难,制定相应的税收补贴政策,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税负不增加,形成最终税负减少的政策目的。
企业需要长期有效地与外部其他部门机构和行业协会保持沟通。首先,第一时间知悉法规政策的出台与变动。遇到不明确的涉税事项,能够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整体利益。其次,借增值税改革之机,与金融行业协会沟通,及时反馈“营改增”过程中,企业出现的财务、税收问题等,并寻求解决方法。通过行业渠道向总局申请更进一步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落地实施。
(四)加强进项税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
借营改增之机,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的税收风险管控,调整内部采购销售策略,加强税务和业务对接,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实现税务管理的前置化,降低税收成本。 加强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的对接,对企业的与外部签订的合同模板进行固化,如果合同条款发生变动,确保财务能够及时了解,并分析相应的税收影响,提出合理筹划方案。 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体系,编写增值税操作手册,使企业的纳税申报和管理流程化。 加强对内部办税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由于营改增后,原来申报和核算相对简单的营业税会变成核算相对复杂的增值税,尽量避免由于人员水平不高造成的税收风险。
营改增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进项税的管理。首先,企业应对各项业务进行梳理,制定进项税管理方案。其次,对于一些不能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业务,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定额抵扣的特殊待遇。金融业可以借着营改增来调整内部策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税务和业务的连接。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首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与增值税纳税管理相关业务和活动,进行抵扣,降低税负;规范与增值税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减少税负。
七、结论
总而言之,营改增的实行对金融业的影响在短期内是温和可控的,从利润方面来看,营改增对金融业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金融业应理性、沉着应对。从长远来看,营改增能够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拓展抵扣的范围和空间,降低金融业的整体税负,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全面推开营改增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推开营改增业务操作指引[M] .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6
[2] 熊鹭 . 金融业“营改增”:国际视野与中国探索[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赵金梅,马郡 . 营改增实战:增值税从入门到精通(一般纳税人)[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 叶晨 . 论全面实施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J] . 财经界,2016,9:319
[5] 孙蕾,杨威 .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J] . 现代经济信息,2016,5:246
[6] 王玲 . 探析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J] . 财经界,2015,7:337
[7] 陈远燕 .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J] . 中国金融,2016,9:21
[8] 武雪莲.营改增”对金融业计税方法的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2016
[9] 邓燕.浅析“营改增”对我国金融业税负的影响[J].赤子(上中旬),2015
[10] 吴建刚,刘政.金融业营改增税负研究[J].财会通讯,2017(5):125-129.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小企业特点及其会计制度探讨
下一篇
: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金融业
影响
分析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