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稳健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即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的色彩,甚至为报表粉饰色彩,甚至为报表粉饰留下了空间。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规范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但鉴于我国会计实务中普遍存在虚计资产,虚夸利润的现状。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成为当前贯彻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健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好运用的“度”是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稳健性原则事实上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有利于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提高收益质量,实现资本保值,用不好就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从1999年开始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实践就证实了这一点。为减少运用稳健性原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十二小点)明确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奠定基础。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实施都离不开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特别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稳健性原则把握好“度”就需要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准确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实质,力求客观公正地估计和判断不确定性事项,避免主观随意性。 3、正确面对企业可能的亏损问题是全理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任务。而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可能使企业暂时面临亏损局面,但我们必须迈出的关健一步。因为从企业长期发展看,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必须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首先是对会计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导致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当然也会导致不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与稳健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现稳健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 5、把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核算原则有机地协调运用是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的重点工作。由以上论述我们看到稳健性原则在新的制度,准则中得到充分体现,特别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表现为推迟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正是这种动性要求使稳健性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与及时性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有机结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运用稳健性原则时时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以便做出最佳选择,为决策提供合乎标准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蒋瑛《新编商业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 10月出版 2、刘春和,《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张福康,姚瑞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李易.财会通讯(综合版) , 2004,(07)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