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2、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切向前钱的风气”有所抬头。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在很多集体企业中,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分配方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奖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其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导致一些经营者为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以权谋私、多吃多占,甚至违反财经法纪做假帐、设帐外帐、私设“小金库”,最终提供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3、官生数字、数字升官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当前集体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往往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都用在歪道上,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以谋取私利和小团体利益。很长时期以来,乡镇集体企业的负责人都实行村、镇组织任命制,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牵涉到企业经营者的是非功过,并影响到企业负责人的去留升迁、奖金、福利,所以为了在每年业绩考核上多得分,企业负责人往往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处理会计事项,特别是对年终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官生数字、数字升官”是当今中国一大特色,在集体企业也不例外。你上缴利润多,你上缴税收多,可以把你由农民转为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把你从一般的工作人员转成科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国家干部。因此集体企业负责人不是在经营管理上很下功夫,踏踏实实的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而是挖空心思“制造”业绩,以达到保管升官的目的。
4、人员素质较低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其一、集体企业负责人整体素质水平偏低,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从“农业社”中走出来的,优点是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干工作、办事情的魄力是国营企业负责人所无法比的。缺点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只重生产不重管理,只重效益不重过程,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容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职工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甚至还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严密的供、产、销核算体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其二、集体企业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近年来虽然有所提高,但和国营、外资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有的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甚至有的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一些在税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系”的人员做兼职会计,定期做帐;会计无证上岗,会计主管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严重;缺乏对会计人员后续的教育和培养。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建帐不规范或不依法建帐,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设帐,以票代帐,或者设帐但帐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设置两套帐或者多套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其三、集体企业的主管领导一般是乡、村两级的行政一把手,他们的任期一般不会超过两届,而作为下属企业的经济状况(如经济效益、国内生产总值)将成为其任期内的重要考核指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一般是呈波浪型的趋势,可能快也可能慢。在现实条件下这种趋势几乎看不到,不论企业的实际状况如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内生产总值几乎都是呈直线上升。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行政干预,特别是行政主管人员干预的结果。行政干预直接导致市场经济规则的失效,主管部门对企业实行的指标考核、责任审计、奖优罚劣便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一旦制度化为乌有,会计信息岂能不失真。
(二)客观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说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得到改观。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等,同时会计制度还包括约定俗成的惯例、道德准则等等。作为一种制度,会计制度当然也不能例外的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社会博弈的结果。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的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各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好处,则必然从别的地方受到更大的惩罚,从而是得不偿失的,最终使会计制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在我国现今会计制度的参照主体是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位于从属地位,会计制度未能充分考虑到现今集体企业的现状和集体企业的特点,制度和实际工作的脱钩,势必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2、企业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从集体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看,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和福利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现代企业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财务总监制度等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集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集体企业并不适用,因此从目前集体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其次企业的外部监督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集体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集体企业的监督,由于受自身利益、部门利益、人际关系的影响,监督力度不够大,以及受事后监督的因素,不可能也不愿意查出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工商、税务等部门也由于考虑到自身小部门的利益,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