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与药防收获前对玉米螟防效调查比较(2005年)
表六 项目
处理 调查 株数 受害 其中:折杆 残虫量 备注 株数 株率(%) 防效(%) 株数 株率(%) 防效(%) 头数 百株活虫 防效(%) 生 防 CK 200 75 73 63 36.5 84.0 56.5 8 15 4 24 83.3 45 86 22.5 114.7 80.4 药防(投心叶)药防(扬 撒) CK 70 100 100 33 74 94 54.3 74.0 94.0 42.2 21.3 4 6 12 5.7 6.0 12.0 52.5 50.0 16 46 84 22.9 46.0 84.0 72.7 45.2 生防与药防 (投心叶)+ +14.3 +7.7 生防与药防 (扬撒)比+ +35.2 35.2 注:药防在张台子白三村调查
玉米螟危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七 项目
危害 情况 测产株数 总重量(克) 单穗粒重(克) 损失产量(克) 损失率(%) 备 注 受害株 250 33898.4 135.6 61.7 31.3 未受害株 293 57819.2 197.3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挽回产量调查表 表八 项目年份 处理 受害株率(%) 减产率(%) 亩损失(公斤) 亩挽回产量(公斤) 备注 2005 生防 药防(投心叶) 药防(扬 撒) CK 36.5 54.3 74.0 84 11.4 16.9 23.0 26.1 57.0 84.5 115.5 130.5 74.0 46.3 15.6 按平均 亩产500公斤计算 2006 生产田 生防 CK 18.4 46 5.7 14.3 28.5 71.5 43.3 按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 2006 制种田 生防 CK 17 36.5 5.3 11.4 10.6 22.8 12.3 按平均亩产200公斤计算 注:亩损失产量=受害株平均损失率×受害株率×亩产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经济效益表 表九 项目
年份 处 理 挽回 产量 公斤/亩 亩增 产值(元) 亩 增 费 (元) 亩纯效益(元) 投入增值比 备注 合计 蜂卡 药费 人工 2005 生 防 药防(投心叶) 药防(扬 撒) 74.0 46.3 15.6 74.00 46.3 15.6 1.45 3.50 2.50 1.05
1.50 1.50 0.40 2.00 1.00 72.55 42.80 13.10 1:51.0 1:13.2 1:6.2 2006 生防(生产田) 生防(制种田) 43.3 12.3 43.30 61.50 1.45 1.45 1.05 0.40 0.40 41.85 60.05 1:29.8 1:42.1
1995年—2007年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与经济效益表
表十 项目
年份 生防面积(万亩) 防治效果(%) 挽回损失(万公斤) 经济效益(万元) 发生程度 备注 1995 31 83.1 2294.0 2249.1 大发生 1996 35 81.0 1422.5 1519.4 大发生 1997 34 72.3 605.2 692.4 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 1998 32 72.7 1248.0 1497.6 大发生 防二代10万亩 1999 24.3 73.5 893.0 673.2 大发生 防二代12.3万亩 2000 10 72.6 386.2 417.7 大发生 2001 10 73.6 401.0 436.7 大发生 2002 10 74.2 409.9 427.2 大发生 200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