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
马克思继承了古典学派的传统,科学地解决了剩余来源问题,指出了只有劳动能创造剩余价值,科学地分析了社会各个阶级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值创造时指出,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C+V+M)中,C部分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部分(V+M)就是劳动者新创的价值。新创价值是按如下方式分配的,首先是资产阶级即资本所有者集团与无产阶级即劳动者集团通过市场斗争,把新创价值分割为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剩余价值归资本所有者占有,必要价值归劳动者所有;然后剩余价值在资本和土地所有者间分配,分割为利润、利息和地租,必要价值在劳动者间分配。
在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不平等方面,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起纯粹的公有制体系,以消除私有制造成的资本家和劳动者间权力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实践中,虽然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而且没有一个是世界上最发达生产力的国家,但都努力实现全国统一的公有制体系,并建立起按劳分配的制度,造成了效益的低下。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彻底容纳了商品货币关系,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设想和苏东国家以及中国传统体制实践了的计划分配的方式,引入了多种所有制形态,收入按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分配,实践证明这一分配体系的改革是符合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现有的分配体系强调了土地的公有性质,使中国最大的劳动群体——农民获得了要素所有权的平等,又通过使用权(承包制)和所有权分离的方式解决了效率问题。在城市,资本要素的控制权和收入调节权在政府手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要素所有权严重不平等导致的分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条件,同时又强化了市场效率原则,使得要素可以广泛参与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应以要素产权收益论和创值贡献报酬论为新的理论基础。所谓要素产权收益论,是指劳动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在让渡自身产权时有权获得相应收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要素市场的主体,需要在要素市场上流动并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因而必然要按所有者明确各自的产权,其产权的使用或让渡,必须以所有者获得应得收益为条件。
此外,各要素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时所做贡献是不一样的,应当视其在创造新增价值量时所做贡献大小,再获得一份报酬,即创值贡献报酬。其中,劳动力、经营管理、劳动工具、科学、技术、人力资本要素是作用最大的一类,理应在分配中获得较大的份额。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货币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由于只是创造价值的不可缺少因素或条件,自身不创造新增价值,因而一般不宜按创值贡献大小分配,只能获得产权收益。但由于有的要素如货币资本、土地以及某些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供不应求,因而其产权收益应该相对优厚,即除了按市场交易价值支付其收益外,还应加上其机会成本减去市场交易产权价格后的余额。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一是要加快建立现代薪酬体系,包括工资分配制度、剩余收益分配制度和员工福利制度。把按劳分配方式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结合在一起,重点抓好建立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配套改革其他人员的分配制度,使分配向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倾斜,向从事创新劳动的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等倾斜,调动各类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形成新的分配格局,使经营管理、科技骨干以及技术工人等所得的报酬充分体现创新劳动的价值,同时保护一般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调节过高收入,实施“扩中、保低、调高”战略,改变现行城乡居民低收入及偏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偏大的状况,形成中等收入人数最多、过高收入和过低收入人数都少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新型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秘笈”
下一篇
:
产权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分配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自动化相关
计算机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人力资源
电子专业
电气工程
英语论文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社科文学
教育论文
物流专业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
会计专业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
电子通信
环境科学
经济类
机械模具类
报告,总结,申请书
其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