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奶粉门”事件可谓是震惊国内消费者的一件大事。自2008年9月10日《兰州晨报》把肾结石奶粉事件首先曝光,“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后,媒体又曝光了22家被检出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国内乳品企业,其中包括在A股上市的伊利股份,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9月17日,乳业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一片惨淡,伊利股份开盘即跌停,堆起60多万手的封单;光明乳业尾盘也无法幸免,以4.22元跌停报收。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纷纷郑重承诺,除道歉外,将全力召回相关产品。相反,本次抽查中没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独善其身”的三元股份股价从9月18日起连拉6个涨停,从3.01元暴涨至5.59元,累计涨幅高达85.71%。有行业分析人士还表示,前不久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国家已在努力提高行业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此次国内乳品的行业性危机可能将加速市场的整合和洗牌。
(四) 缺乏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薄弱
就生产能力强,生产量大的江浙、广东、深圳等地区的企业,很多工厂都依赖于模仿国际品牌,
例如耐克、阿迪达斯的服装、运动包,就连生活家用电器等产品也是一款模具多家工厂在投入生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青蛙款式的加湿器产品,从亚都大品牌,到二线三线品牌都在销售,就连批发市场到处可见不同品牌的相同产品。同品类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还有很多产品也仅仅在样式上稍作调整,产品的功能、特点等产品要素均大同小异,企业的产品从研发到生产,严重缺乏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 , 我国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也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快速提升, 但
这些品牌与世界品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较明显的是,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国内的知名品牌也有很多,例如:报喜鸟西装、富贵鸟西装、乔山运动品牌、波司登羽绒服、金利来品牌,很多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的驰名商标,但中国的自有品牌却在全球大品牌排行榜中没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与路易•威登、迪奥、夏奈尔、范思哲、gucci等全球知名品牌相比,相差甚远。
(五) 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我国的驰名品牌被他国注册
近几年来 , 由于我国不少企业商标意识淡薄 , 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商标 , 国际市场上屡屡发生我国驰名品牌被外商抢注的事情。如“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杜康酒”在日本被抢注;“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商标被抢注,一方面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 , 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要么长期不能进入国外市场 , 要么花费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于注册费的高价钱买回商标使用权。企业品牌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 , 致使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多年苦心经营并赖以生存的品牌 , 当然也就因此而失去了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出口品牌的经营现状在品牌国际竞争力上还比较薄弱,我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升自我的抗风险能力。以确保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安全、合法、规范的稳步经营下快速成长,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舞台,赢得我国出口品牌在国际中的稳定的优势地位。
二、 国内外成功品牌的发展策略
目前全世界90% 以上的名牌集中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高度发达国家。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一项调查表明, 名牌在所有产品品牌中所占比重不足 3%, 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却达到 40% 以上 , 销售额占 50% 以上。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弱, 从一定意义上讲就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名牌的多少。正如一位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 世界名牌产品完全能与诺贝尔奖获奖成果媲美 , 世界名牌产品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甚至对世界的某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2007年的全球最佳百强品牌的地区分布(如下图2-1所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百强品牌53%都集中在综合实力比较强大的美国,可谓是名企大国。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和法国。其中,德国入选的主要是汽车企业为主,法国入选的主要是时尚、奢侈品牌为主,这两个国家可谓是特点鲜明,有效的实现了行业的聚集效应。
图2-1:
进一步分析各国入选的百强品牌,我们不难看出:百强名单中,以来自汽车、金融服务、奢侈
品和电子产品四大行业为主。就连2007年新入选的百强品牌亦属上述行业,如下表2-2所示。行业的属性特点决定了该行业形成的强势品牌。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使金融服务业品牌的培育相对顺畅,发展相对快速明显;奢侈品行业,其最重要的恰恰是品牌价值的优势体现,因而有利于形成高资产的品牌;对于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由于一些技术优势,形成的高壁垒核心优势,同样使得一些品牌快速的脱颖而出,形成高价值品牌。
表2-2
2007排名 公司 行业 品牌价值(百万美元) 国家
47 美国国际 金融服务 7490 美国
49 安盛集团 金融服务 7327 法国
80 安联 金融服务 3957 德国
99 Polo RL 奢侈品 3046 美国
100 赫兹 汽车 3026 美国
另外,从国家政策和民族保护政策上看,这些国家同样表现的要比我国出色。Google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众所周知,但在韩国,Google市场份额不足2%,韩国本土厂商Naver市场份额则超过了75%。另一家韩国本土厂商Daum.net则以约1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可见韩国在保护本土企业方面相当出色。而日本的基础科学虽显薄弱,但它是个善于吸收和借鉴的民族, 能够充分利用欧美的科研成果为我所用 , 技术开发能力强 , 这使它制造出许多世界级品牌。
以下再通过对三个国内外品牌的成功发展战略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出口品牌的发展战略。
(一)Google的迅速崛起
2008年Google(谷歌)算是一个大赢家。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发展速度的惊人和成功的全球化战略密切相关。04年Google推出“Google桌面搜索”撼动了微软的Windows 操作系统在桌面电脑市场拥有的绝对统治地位,08年,谷歌中国第一个发布的产品就是将整合搜索的概念推到移动搜索上,获得可能在中国反超百度的一个重要契机。2007年谷歌的“产品年”,即谷歌深入中国本土化的一年。本地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出被列为谷歌在中国的重心,拓展本地战略合作伙伴是关键,而全面提升页面搜索体验,围绕“整合搜索”打造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更是谷歌的重中之重。这一系列的举措无不说明了谷歌本土化的成功与迅猛。同时,未来的三年谷歌将贡献出大约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回馈社会,为此谷歌创建了一个公益创意网站,不少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将受益。
总结Google的成功,是产品技术突破创新的成功,是本土化战略的成功,是社会责任感的成功,更是国际化战略发展在各项细节上的运作成功。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应具有敢于挑战强大竞争对手的勇气,就像“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再有条不紊的做好在每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并进行有效的实施,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
(二)宝洁公司的国际化品牌战略
美国宝洁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洗涤用品公司,宝洁的品牌享誉全球,仅在中国就有飘柔、潘婷、伊卡璐、碧浪、汰渍等众多消费者喜欢的品牌产品。宝洁从早期的“浮体肥皂”,注重产品技术获得一定的市场成功,到19世纪80年代,广告刚刚诞生时,宝洁就通过广告宣传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从而使得象牙肥皂在全国家喻户晓。再到库柏•普罗克特的为工人谋福利,并提出分享利润和购买股票合为一体的方案,从而大大改善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公司员工的创造热情。直到宝洁公司来到中国,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多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
由此不难看出,宝洁的成功得益于它很好的把握了每一个品牌发展的重要阶段,采取了适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并有效的实现了品牌的延伸,使得品牌经历了从被认知-本国家喻户晓-成为国际品牌的发展过程。
(三) 海尔品牌的国际化战略
海尔这个品牌可以算是我国比较成功的全球性发展的品牌,从起初的以质量取胜,到中期的以产品多元化实现品牌的快速扩张到今天的品牌国际化提升阶段,每一步都走出了海尔的坚定、智慧和成功。从海尔品牌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品牌从确立到发展到国际化路线发展中,海尔曾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冰箱生产技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坚持着高品质打造品牌的策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