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必须加大汇率风险管理, 注意积累外汇金融知识, 关于运用商业银行提供的外汇市场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具体方法有: 一是锁定汇率法。即企业在产品出口后, 立即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进行避险。二是外汇投资法。即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理财产品, 投资于国外的政府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理财产品。也可以利用外汇买卖、结构性存款、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工具, 实现避险保值。国际上许多大的跨国公司普遍采取这种方法, 我国有条件的大企业也可尝试,通过理财收益弥补汇率风险。三是用好国际融资产品, 如押汇、出口票据融资、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等。四是强化企业管理人员, 尤其是财务、营销人员的国际金融知识和使用金融避险工具的能力。
4、成立汇率相关职能部门
建立汇率管理的研究、预警和指导机制, 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外汇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了面对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外汇市场, 有效规避各类外汇风险, 外贸企业可建立汇率管理的研究、预警和指导机制, 有条件的还应设立外汇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独立行使职能, 贯彻各项外汇风险管理规程, 切实发挥外汇风险管理的作用。
5、优化出口结构
分析出口业务特点, 制定对策。如: 选择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通过压低采购价格、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等来降低出口产品成本和优化出口产品的外汇币种等等。
6、采用多种货币结算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规定, 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 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尽量在出口合同中用硬通货, 进口合同中用软通货计价。
7、争取客户共担人民币升值损失
企业要仔细分析经营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对于主要在国内厂(商) 间竞争的出口产品, 面对同样的汇率升值环境, 绝大多数是有很大上调空间的, 这种情况下争取与外商共同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是完全可能的。可以通过重新谈判,向外商或生产厂家转移成本。如深圳市某实业公司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时已在价格方面考虑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明确在汇率发生变动后按市场汇率进行结算。
8、加快出口变现
减少应收外汇账款占用,尽量缩短与客户的交易周期, 企业出口成交后, 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 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 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
9、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
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 扩大产品利润空间, 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10、平衡外汇收支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8/9/9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