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主体部分的制作 将水泵置于容器内,水管和电线从桶壁的事先加工号好的小孔中穿出,用胶水等密封出口边缘防止漏水,封上盖子;将过滤装置固定在容器盖子上面以后,在过滤装置上面装安装板,然后在安装板上再装上电机的固定安装部分上,完成以后就将事前已装好的叶轮风机和涡轮的电机放在固定部分上,上螺栓。主体部分的直流电机功率是100瓦左右,具体参数如下: 表5 吸水电机模型参数 型号 额定功率(W) 额定电压(V) 额定电流(A) 额定转速(r/m) 不详 108 24 4.5 3600 可见跟设计结果比较,此吸水电机的功率只有设计要求的九分之一左右,同时转速较大,转矩较小,无法给叶轮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时在实物制作中潜水泵也只是选造一个制作模型,附近市面无法买到24V的微型潜水泵,所以选取了一个12V的代替,所选功率约为设计的三分一左右,具体参数如下: 表6 潜水泵模型参数 额定电压(V) 额定电流(A) 额定功率(W) 流量(L/s) 扬程(m) 压力(kg) DC12 1.22 14.6 约0.01 约0.5 0.1~0.5
5.2.2.3 布线 根据各电机的位置选择符合规格的电线,剪取所要的电线长度,将各工作电机并联起来,一端通过开关以后,两端统一接到DC24V电源正负极上。开关装在电机旁边容易摸到的地方。 5.2.2.4 调试运行 事前在容器内装半桶水,合上开关在调整各部分功能直至机械正常运转,调试成功。制作完成。
图35 装配图 6. 机构三维仿真 仿真视频用pro/e机构动画制作录取。刷地马达和吸水电机的仿真运动如附录的视频所示。视频1是刷地马达带动地刷动作的工作原理,视频2是吸水电机带动风机运动的运动原理。
7. 设计总结 本次设计无论是理论设计还是实物制作方面等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设计:理论设计中主要问题出现的叶轮风机的参数计算确定和电机的选择等。叶轮风机叶片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习,同时由于根据现有条件无法准确获得一些设计所必须的参数如风叶机全压、所需流量等,只能够参考一些其他书籍或机械的参数来近似估算。但由此带来许多问题,根据具体设计计算的各种参数计算经常超出常用许用范围,如算得窝壳宽度小于叶片宽度等不合理参数。最后经过反复演算和合理调整才使得设计较顺利完成。 (2) 实物制作:实物制作中主要的问题是许多设计的部件例如容器、风叶在现有条件等无法或很难加工,所以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最后,我们是根据设计的主题思想,仿造我们的设计,如用一个圆柱桶取代设计的容器、用一个相似的叶轮代替设计叶轮,又我们需要的具体电机如刷地马达和潜水泵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所以在电机方面我们只是选择了一些功能相似但功率比设计要求小的来代替。在实物中刷地马达的功率只有1瓦,但我们需要的马达要2瓦左右;吸水电机需要功率900瓦,模型电机只有108瓦等。最后,实物做出来了,但是只是一个功能类似的模型。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机械的工作效果不大理想,叶轮机吸不了水、地刷动力不够。 (3)设计遗留问题:由开篇可知,本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追求产品的多功能,一方面在于追求机构的灵活轻巧性能。在设计的理论中,刷地机基本具备了吸水吸尘、过滤和喷水等多种功能,但是受到吸水部分所需的电机功率很大,在现有条件下,不存在我们设计中需要的体积小、可提供电压大和经济的DC电源,如果硬性采用电池提供电源,则需要电池体积庞大,导致整个机构质量大增,而且电池成本很高,大量购买不经济。因此在遵循经济和实用的前提下,设计无法打破改AC电源为DC电源的瓶颈,机构在工作时仍然要受到电线的电线限制,同时由于大功率电机造成机构的负担,轻巧灵活性无从谈起。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国家能在这一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和突破,为我们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有利因素。 总的来说,本课题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在陈少克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们的坚持努力下,我们最后还是完成了设计。尽管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以后的时间里,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一定会反复思索,总结和改进设计,以求做得更好!完毕。谢谢!
9.零件图附录
图1 刷盘三维视图-1 图2 刷盘三维视图-2
图3 刷地马达三维视图 图4 螺栓M3×12三维图
图5 吸水电机模型 图6 微型潜水泵
图7 设计涡轮壳 &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