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销售价格:
免费论文
XCLW108715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一、 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的功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培养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
建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内 容 摘 要
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形成自己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企业理念,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增强员工凝聚力,使之成为“求实、和谐、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能在广泛的中华大地形成共识,本文首先通过企业文化的概述,然后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无疑是重要的。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传统和风气以及与之相适宜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价值观,主体是人。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当今世界,企业文化已不可分割,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一切经济活动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活动的反映,而文化的发展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吸引企业职工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建立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其关键在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与人之间有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改善,传统风俗、习惯的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的使企业内外以及整个社会心理环境得到优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新人。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以企业价值观感去唤醒人们对生活意义,工作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帮助人们树立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正是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还有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封建主义文化和小生产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因素的影响等存在。因此,发展先进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企业文明就是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任务。职工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忠诚对本职工的献身精神,对国有企业的信心等。都需要先进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去培养。陶冶和塑造。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途径,就是改组改造同加强管理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在转换机制过程中,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必须认真建设和调整企业文化,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观念,形成“上岗凭本事,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意识,把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获得持久不衰的内在发展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要靠文化宣传,企业形象要靠文化塑造。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与搞好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就是强调人即职工的思想、道德、价值、行为规范等在企业管里中的核心作用,主张在生产管理中关心,尊重、理解、信任职工。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用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目标和企业精神,能极大的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能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八十年代初,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为我国借鉴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不少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无可否认企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
1、 存在着脱离实际的现象,而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不多,这导致企业操作者无所适从。
2、实践步入误区,或有名无实缺乏特色,或本末倒置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缺乏特色的表现为企业热心于口,提出诸如:“拼搏进取,求实创新”、“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等口号,将其视为企业精神,然而职工将对这些挂在厂内的企业精神视而不见,因此这种缺乏特色的企业精神就形同虚设。本末倒置流于形式表现为企业对“企业文化”理解不深,将我国的企业传统文化活动方式等同于企业文化。
3、 企业文化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散乱而无力。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是继“科学管理”之后涌现的一种更符合现代企业实际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而企业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其从事者都必须是值根于企业,并深深懂得企业家的高素人员,主体应是管理方面的专家。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少数管理者参与,有远见的企业家也相当重视并亲自落实,但并不能否认,有的企业领导只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时髦的招牌,微观操作上绝大部分政工人员,还没做到政工人员于行管人员,技管人员结合起来,共同从事这一工作。
(二)产生的原因
1、受企业体制转换下不到位的制约,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经济和经济增长的转变,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视改革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企业经营者深知,企业向上级争取一条改革措施或优惠政策,原比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省时、省力有效。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迫切需要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企业文化建设还不能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
2、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影响。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范畴,应具有其属性。但实际上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误差。一看到“文化”二字,头脑中就想到一定是政治经济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并由此推断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把它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伐。这样由企业政工部门去做似乎顺利成章了。由于行管人员与技管人员参与少,使企业文化在加强企业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 一些人不负责任的高谈阔论,只喜好对事物空发议论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传统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在企业文化建设领域里也表现出来。据统计,在短短的几年中,我国出版的企业文化著作达百多种,而接触到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著作才十几种,学者们虽然把我国企业文化妙得火热,但却容易导致流于形式。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探索
综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十多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找出社会主义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点,把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渗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以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人”为中介,促使企业管理更加完善,使企业的每个成员爱自己的企业、爱企业的产品、爱自己的岗位,干部爱职工,职工爱干部,产生一种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准则和观念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指导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一)培养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的企业文化教育网络,努力提高职工思想文化和技术水平,创造优美,整洁,健康的文化环境,有效的陶冶职工的敬业精神,对具体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企业形象的构建,企业职工队伍的培训,企业制度和企业作风的形成,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群众文化的开展,达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目的,形成企业共同的群体意识、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
(二)建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培养和塑造企业精神是企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原,并经过全体职工认可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为准则。它不是企业决策层闭门造车和随意杜撰、主观想象,要求职工追求和信仰的口号或警句。这样的企业精神不能全面概括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精神,也是不应该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团体及个人都适用的口号。这种口号企业精神决不会产生精神动力,更不要说具备识别能力,真正的企业精神应该具备六个基本性特征:首先体现传统和时代的结合;其次,具有企业个性和独特之处;第三、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第四、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第五、是全员参与认可;第六、高度精炼,深度蕴含。因此培养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始终都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民他们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为企业创造的即:“三为”价值观,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哲学。极具社会知名度的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便是一个较好的例证。他们始终坚持“三为”的价值观,经过几十年培育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即认识自我的“今天歌”:“今天,珍惜历史,充分自我;今天,视为落后,正视自我;今天,挑战未来,超越自我”。并确定了取向,那是:“以爱国为出发点,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基本点,以创中华名牌为切入点,以爱岗敬业为结合点,经贡献社会为满足点”,经过多年培养、倡导,总结提炼出:“求实、和谐、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为了生动形象地阐释这一企业精神还精心设计建造了全国知名的《奋进塔》,使得企业标志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成为全体职工共同接受并自觉遵守企业准则。
企业精神是企业运行的润滑剂,它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约束的思想和行为,凝聚职工的意志和力量,是企业充满朝气和活力,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各种潜能,是企业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大力培养和弘扬企业精神,有力地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一流的企业形象应该是一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企业在着力培养企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时,还必须着力构造“五优”的企业形象。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塑造优秀的职工队伍形象,优异的产品形象,优质的服务形象,优良的秩序形象,优美的环境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树立优秀的职工队伍形象,就是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四有”职工队伍。素质过硬是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的总和。它反映职工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程度和追求发展的方向。市场经济企业职工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而在现实中,企业大部分职工的观念、文化结构和技术水平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针对当前企业部分干部职工求称怕变,缺乏主动进入市场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的思想状况,首先,从抓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为龙头,分层开展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活动,建立学习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其次,广泛开展学知识、学技术活动,有针对的强化教育,对职工进行智力再开发,开展岗位培训,培养市场竞争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苦练内功占领市场;第三、开展讲道德、讲奉献,做主人的活动,进一步拓宽市场。市场经济更要讲道德、讲奉献。没有较高的觉悟和良好的信誉,即使占领了市场也会失去,因此必须把学讲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定“四有”信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营要求。职工队伍文化知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更能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树立优异的产品形象,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基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已把买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抓国家或行业推行质量管理等级的机会结合自身已有的质量管理基础,制定全面的质量措施,实现全面质量标准化和系统化,增强企业内功,向质量要效益。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实现企业由过去的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的转变,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让企业产品内优外秀的目的。
树立优质的服务形象,是企业赢得更大市场份额的保证。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优质服务也是一大法宝。树立优质服务形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应视消费者为企业的“衣食父母”,坚持“用户第一”的思想,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和网络,全方位全过程为用户服务。
树立优良的秩序和优美的环境形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引导职工自觉遵守执行,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厂规厂纪严明,生产安全井然,工作紧张有序领导率先垂范,干部以身作则,通过制度的约束使职工的行为趋向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提高整个企业运行系统的效率。优美的环境能形成陶冶职工的情操、增强职工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氛围,培养职工的爱美之心,爱厂之情,可以构成企业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着力建立起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竞争机制。首先应以人为本,抓好导向,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传统美德的中国特色的“企业人”,集中表现为:爱祖国、爱集体、爱岗位、里家业主主人翁意识;敢开拓、勇竞争、创业绩、争一流的拼搏的精神;勤工作,崇节俭、多奉献的传统美德;学知识、务实际,辩是非的求实作用;顾大体、人心齐、协作好的高尚作风;遵国法守规章、讲信誉的公民意识。彻底改变过去企业人的形象。其次,树立榜样,形成企业命运的共同体。通过开展评“先进班组”“生产技术能手”“岗位能手”等活动,评选出各方面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使企业内外上下出现:兄弟竞争同为能手,父子比赛共当标兵,夫妻联手为先进的动人情景。形成企业一盘棋,左右一条心,上下一股劲的命运共同体。第三、培养细胞,注重两个文明一体化的综合效应。企业内部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生产流动红旗”等系列活动,培育企业内部文明细胞,促进企业精神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总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我国迅速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三个阶段:奠基阶段,以治理环境为重点进行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腾飞阶段,大力培养企业精神,促进观念更新,使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进入成熟性阶段,在倡导先进的价值观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上狠下功夫,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内聚人心与外塑形象相结合的目的,把企业的人源、资金、设备等要素和资源转化为一个有机体,确保企业科技进步、质量过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巴斯克、艾索思合著,《日本的管理艺术》,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2、《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1986年
3、谢洪思,贺南松主编,《企业伦理学》,党校出版社,1993年
4、李兴山著,《现代管理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
5、冯丽云主编,《现代市场营销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民营医药企业如何创造市场竞争优..
下一篇
: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现代
企业
文化建设
初探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