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二、民营制药企业的定义和特点
(一)民营企业
1.民营企业的定义
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企业的资本来源和构成定义。企业的资本以民间资产(包括资金、动产和不动产)作为投资主体,即可称之为“民营企业”。“民营”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汇,从狭义说,民间资产特指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包括国有资产和国外资产(境外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因此,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含义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称之为“民营企业”。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民营不等于私营,民营化也不能等于私有化。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其内涵和外延的不同而把二者区分清楚。私营经济是专指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从法律上说,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而私有经济,则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实中它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部分。民营或民营经济,则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它是从经营层次上说的,指的是以民为经营主体的经济。与民营或民营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只能是国营或官营。因此,只要不是国有国营或官办的经济,全都是民营或民营经济。在民营经济中,既包括全部私有制经济,也包括除了国有国营以外的其它公有制经济,例如乡镇企业,合作社经济,以及社区所有制经济,社团所有制经济,基金会所有制经济,等等。所以,两者完全不一样,民营是从经营机制上说的,私营是从产权说的,后者受到相关法律保护,前者以前只是存在于学术理论上的说法,尽管实际运行中人们常说这个,但在工商部门是没有民营的统计口径的。只是在科技部门有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而已。国家近期才出台了相关政策保护和规范文件。从历史上说,民营这个概念以后会消失,不具有法律地位,除非以后约定俗成,给它更严格的法律地位。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现在在这个问题上才显得混乱和模糊。
2.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市场机制灵活,动力机制强,便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最快,投资增长速度最快,资产增量最高,就业人数最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3)民营企业有助于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有市场经济必然要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又依赖市场经济生存发展。所以,发展民营企业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举措。
(4)民营企业有助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的主要就业渠道就是民营企业,尤其乡镇企业吸纳了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民营企业也成了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5)民营企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营企业向县域小城镇集聚的速度,同时使劳动力投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从而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民营制药企业
民营制药企业就是从事药品生产经营,包括生产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生物化学药、植物化学药等原料药和各种药物制剂或中药的民营企业。除了符合民营企业的要求,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通过GMP验证的生产车间;
2.有符合GMP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3.有上市销售的医药产品;
4.有一定的销售渠道;
5.有符合GMP要求的库存管理。
三、民营制药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状况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我国已能生产原料药、制剂、生物制品、中药制药、医疗器械、制药机械等,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产业结构(注1)。
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注2)
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表现之一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很少,制剂企业主要生产仿制药,国内市场以仿制药为主。出口的主要是原料药和低价低档仿制药,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低端领域。“仿创结合、以仿为主”是我国制药业目前主要的药品开发方式。迄今为止,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表现之二是:我国制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国际制药巨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为15%~20%左右。而我国研发投入最高的制药企业也只为其销售收入的12%。加上企业规模小,按绝对额估计,我国制药业的研发投入仅为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0.2%左右。而日本三共药业(日本第二大制药公司)有研发人员2500多人,占员工总数18%。而国内制药企业平均比例则仅为1.5%左右。(注3)
(二)民营制药企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开始逐步进入药品生产、经营、研发等各个领域。规模小、内部协调费用低、决策迅速、决策程序相对简单、资金周转灵活等特征使得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可以更为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非公有制制药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我国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出现一大批上规模的优秀民营制药企业,为我国医药行业贡献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主体。
近年来,医药工业高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全年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2280亿元,比2005年4271亿元接近翻两番,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为12930亿元,同比增长23.15%。其中:国有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为603.14亿元,同比增长10.08%,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3.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4.01%;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203.47亿元,同比增长25.51%。其中:国有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66.27亿元,同比增长24.26%,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25个百分点,累计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51%;从而说明非公有制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注4)
在2012年中国医药百强企业中,民营制药企业将近80家榜上有名。但前十名中,民营制药企业却只占据3席,说明民营制药规模较小,比较分散,在资金、生产、销售、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但从民营企业占据了最具投资价值前十强中看出,民营制药企业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注5)
四、LN制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LN制药发展历程和现状
1.LN制药的发展历程
LN制药的前身是TN制药厂,是1968年由几个下放干部在TN农校建立的校办工厂。1987年,LY地区对TN制药厂进行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试点,在公开招标中,有备而来的刚刚30岁的ZZQ脱颖而出,一举中标担任了该厂的厂长。当时,制药厂账面资产只有19万元,启动资金只有2万元,仓库的原料仅能维持3天生产,在众多企盼、观望、怀疑、担忧的目光中,ZZQ厂长把目光投向了产品的更新上,他四处奔波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寻求合作。终于在山东中医学院“淘”到了一个科研项目,经过校企双方的通力合作,并利用沂蒙山区丰富优质的药材资源,最终开发出了国内首创并获得国际“金陵杯”金奖的新药“银黄口服液”,该产品一炮打响,深受市场青睐,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利税超过1200万元。三年之后,TN制药厂正式更名为LN制药厂,年产值已达到1700多万元,利润160万元。1993年12月30日经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鲁体改生字(1993 )第424号文”批准,由原山东LN制药厂作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LN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LN制药先后成立了LNHP制药有限公司、LNBT制药有限公司、山东XSD药业有限公司、LNXSD医药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现有员工9000余名,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充满进取活力的企业。
1995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LN制药遇到承包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开启也决战96的序幕,ZZQ亲自带领业务人员跑市场,终于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站稳了市场。又经过1998年的“零点行动”,LN制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由集团公司自筹资金建设,预计总投资60亿元的山东XSD药业有限公司,在F县破土动工,为LN制药的百亿梦想插上了翅膀,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现代化、园林化,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医药生产基地。在这10年中,LN制药虽然稳步增长,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LN制药的发展现状
LN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中药、西药、生物制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设有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生物制药行业技术中心、泰山学者岗位。2006、2007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连续三年入选山东省纳税100强,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山东省纳税先进企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鲁南制药集团在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的同时,还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山东大学组建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院”,先后与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多个国际知名院所以及等80余所国内知名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已成功地完成了300多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项目50多项,80个产品通过专家鉴定,3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3个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0多个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奖20项。近年来已申报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72项(其中PCT专利17项),已获授权专利154项,授权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一位;荣获“首届国内制药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称号 。申请注册商标960项,已获注册证881个,“鲁南”商标2006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LN制药集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6亿元,实现销售回款45.2亿元,利润4.4亿元。2012年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实现销售回款36亿元,利润3.3亿元。
(二)LN制药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有限,发展速度缓慢
民营企业进行经营规模扩展之时,其管理的蜕变要求亦随之而来,扩张速度愈快,其蜕变的难度愈大。往往企业在把握不住扩张应具有的阶段性时,其败亡的时刻即已迫近。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起来,关键的人物往往是创业者、投资者、经营者集于一身,“老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言堂”,决策由老板一人拍板。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很低下,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低下的、原始的、粗放的经验式的管理状态下。在他们当中,有10% 的没有任何文字式的章程和制度;40%的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60%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执行;90%的企业没有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机制及管理模式。即便是由一部分企业实行了ISO9001的质量体系,但往往是为了产品的销售目的,而非管理目的。当前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还处在原始的、粗放的经验式管理阶段上,很多企业内部是责权不清、制度不健全、功能不齐全,没有任何程序使企业的常规业务自动运作,也没有规范的检查、反馈和考绩制度以规范企业的运作,也就是说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也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从而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使企业的运作效率严重低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要靠经营者、企业主全天候地操作,只要企业主少有疏忽,就会出现危机。
LN制药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高层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的快速发展出现脱节。ZZQ董事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一定有效措施。比如车间班组长、办公司职员和部门负责人以竞聘的方式进行上岗,但是中国的“人情”和制度的缺失,还是造成大多数“能上不能下”的局面,部门或车间的利益集团使得这种局面愈加停留在“面子”工程上。所以,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普遍存在推诿的现象,工作效率低下。
尤其在山东XSD药业有限公司各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按时完成,不仅造成了公司资产的流失,更严重的是错失了产品的最佳上市时机,削弱了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和控制力。
2.资金严重匮乏,融资渠道单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