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论文天下网
  • 论文天下网 |
  • 原创毕业论文 |
  • 论文范文 |
  • 论文下载 |
  • 计算机论文 |
  • 论文降重 |
  • 毕业论文 |
  • 外文翻译 |
  • 免费论文 |
  • 开题报告 |
  •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工商管理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三)

销售价格: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 下面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层面以及我国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层面分析

    1. 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客观条件。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密集型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的变化十分敏感。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无论是证券发行者、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还是证券中介机构,都需要一定的信息做出各自的决策。证券市场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证券市场各个层次的主题之间,虽然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契约关系,但是由于各自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和信息成本的不同,客观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之中,最突出的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上市公司的董事、董事长和经理层)掌握着比投资者更多的内幕消息,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拥有较完全的公司内部信息。而投资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拥有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公司管理层具有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牟取私利的动机。他们往往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监管法规的缺陷等合法手段,或其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手段,进行信息操纵,隐瞒不利信息,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并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大量内幕交易,或提前采取行动,或以较高价格出售自己持有的股票,从而损害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广大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2. 委托-代理问题--是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内在利益动机。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所有者已经很少自己经营资产,或将资产直接交给经营者经营,更多的情况是所有者经过好几个委托-代理环节将资产委托经营者经营。在这一背景下,所有者不直接和经营者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代表机构和经营着发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产所有者称为委托人,受托经营资产的称为代理人,这种关系称为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由此产生的问题成为委托代理问题。

    在证券市场上,作为代理人的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目标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而经营者却有着更广泛的经济利益和心理需求,如报酬、利润分享、股票期权、社会地位、名誉声望等。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或发生财务危机时,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可能会向股东隐瞒这些不利消息;上市公司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将募集的资金投入高风险项目,以牟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公司的利益。

    由此可见,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加剧信息需求者的不对称信息问题,从而带来道德风险。

    (二)从我国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层面分析

    1.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走型”、“变调”、“不到位”的问题,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一些制度弊端在上市公司中依然如故。具体表现为:

    ① 公司股东产权约束弱化。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虚置”,上市公司缺少所有者的真正严格监督和硬性约束,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公司管理权失控。公司“内部人”本身具有谋求私利的动机,在缺乏所有者监控的情况下,他们便把利己动机变成现实,通过信息造假进行利润操纵,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②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行政化和政治化趋势。在公司改制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多数不是按照公司章程选举或选聘产生的,而是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并且还保留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和行政级别,即所谓的“官员企业家”。其结果是董事会不向全体股东负责,不受股东的监督;经理人员不向董事会负责,不受董事会节制,同时也不受经理人市场的约束。这样使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制衡失效。董事长或总经理失去约束和控制,大权独揽,经营者权力被不断强化。当企业的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员个人利益偏好时,会计就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反映企业正确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成为经理人员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于是,会计舞弊、人为调节成本利润及合谋进行虚假称述等情况就不断发生。

    ③ 上市公司缺乏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的空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员的败德行为不可避免。当外部监督和约束不到位时,经营者就与会计人员“共谋”,通过“会计造假”谋求制度之外的利益。

    据以往数据统计,2007年1月,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298家,占应改革A股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和股本占比分别为98%和97%。极少数未股改公司已通过差异化交易制度被市场边缘化。这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功,我国证券市场已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新阶段。股权分置改革成功解决了股权流通性分割及其派生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

    2.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制度和措施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信息、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提供外在的诱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3/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关于品牌战略的探讨 下一篇: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中国 上市公司 信息 披露 制度 缺陷 治理 对策 【返回顶部】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MBA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原创毕业论文

 

论文天下网提供论文检测,论文降重,论文范文,论文排版,网站永久域名WWW.GEPUW.NET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893628136@qq.com

Copyright@ 2009-2022 GEPUW.NET 论文天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