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我在中学教学第一线,已有32年。曾任几所中、小学校长。有一所我曾担任过校长的中、小学,当时有初中12个班,小学18个班,校园40多亩,建筑面积有4万多平方,前几年全县中、小学撤并成了一所空校,但学校的房产,一没有土地使用证,二没有房屋产权证,卖可?留可?留也不可定,加上校长调动多,教师走光 了,个别领导一句话就这么大的校园无限期的给了村里作为旅游开发使用,放牛、种菜和无偿堆杂物,产权已名存实亡,真是可惜……而这类由于全省中、小学撤并而空下的学校更多,国有资产在暗暗流逝、消失和浪费,而国家也没有明确由谁负责,造成制度混乱,产权欠明,管理出现极大控档。
(二)校长无法代替法人进行管理
一所公办学校,在校内校长是第一位的,但不是真正的法人代表,教学是他抓的;安全是他抓的;教师调动他有部分权力,那校产呢?他只有协助管理的权力,而没有能象自家的产业一样,象民办中、小学一样管理的权力。学校校长不等同于财产家长,所以在全省公办中、小学的校长在财产管理的权限上大大小于私人民办校长的权限。故使公办中、小学 国有资产的管理 无法以法人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健全而造成的。
(三)校级国有资产产权不清
全省上千所公办中、小学 国有资产产权不清,学校房产、教学大楼、图书馆、体育馆谁的?国家的?没有产权,学校的?没有土地证,校长的?校长二、三年调动一次,教师的?教师年年走人,眼前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公家的、县有的、国有的!产权不清,责任难落实到人,混乱的管理方式也极为普遍,如我县有一中学,有一12亩多的水塘,美化环境,增加校内绿化,栽些花草,造几个水中雕塑很好,水塘嘛,清水漪漪,柳暗花明,可前几年学校把池塘承包给农民养鱼了,五年收入8万元,这8万归谁,学校想要,教师想分,教育局靠权力也要60%的承包款,那国家呢,这是国有资产啊,连农民、乡村也说,水塘也是他们以无偿办学校拿去的,水是他们水库放来的,他们也要收一部分,这8万怎么分?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是产生矛盾的“罪魁祸首”。
(四)管理机构欠全,流失严重
从目前全省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看,机构欠全,没有一个正规的机构,大多数公办中、小学的国有资产是由财务部门兼管,财务人员是兼职的,全盘由后勤人员来做,而许多后勤人员,实属不懂财产管理 的业务,学校给那些病者、老者,上级部门指定照顾的,上级由各种关系调入而又不会教书的领导家属、关系户子弟,和各类关系的人,全容进后勤,这与国有资产的管理的专业化、独立化,大相经庭。一年了、三年了,也没有进行过财产清查,家底也不清,账实也欠符,最多是由总务处,组织一些人全面查一下,向校长报个数,年年没个正规的、全面的、系统的财产清查,全省公办中、小学的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五)校、校资源无法流通,使用效益低下
一所公办中、小学,一旦国家下拨各类设备、仪器,财产进了这校,就是你的,宁肯锁着,放着也不给其他公办学校的学生使用,如我县县属一所中学,国拨计算机160台,开了4个计算机机房,也有一名教师管理,有二名教师兼管,但从不对外开放,其他乡镇的公办中、小学 根本无法使用,若要使用需借,并要有领导批准,学生来去坐车,来使用一次相当不便,学校也宁可锁着,放着,过时了、报废了,也不给他人共偿,国有资产呀,其他的中、小学 也是公办的呀,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还有那些图书呢,一所公办中、小学一次进了几万本,几十万元的图书,也是自己锁着,对自校的教师、学生开放,图书大部分是有时限的,时代变迁,许多图书不能常用,可全省公办中、小学有哪个图书馆对校外公办中、小学开放?宁可锁着过时了,也不外借,可见现有的管理方式,全省公办中、小学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是多么的低喔……
二、浙江省公办中、小学 国有资产管理欠缺的成因分析
(一)改革停于文件,口头,体制不顺
许多国有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成一种口号, 周周都有教师例会,改革常常喊、口头时时讲。但全省中、小学有没有一部国有资产管理的明细管理方式出现?具我调查全省七十三个县7860多所中、小学到今还没有一部全省公办中、小学管理细则和条例出现!公办中、小学 也不可能出现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因权力有限、制度不顺,一所公办中、小学 只有靠领导重资金争取,轻实物管理;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重资产增量,轻资产存量;重购前争取,轻购后日常管理,也应验了许多校长常说的“国家的,大家凭良心使用,凭良心点,尽心管理……”国有资产怎么不能象民办中、小学那样,条条例例管理呢?根源是由于国家的制度不顺引起的。
(二)管理体制欠严,校长流动性大
一所公办中、小学的国有资产管理 ,制度严、松标准不一,往往由校长的个人脾气和性格而定的,一任校长,组建一套班子,一套班子规划、制订一套财产的管理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的财政部文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一般是不管的,只是管管好点,管管牢点,很少考虑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资产发挥最大使用效能,况而中、小学都是视教学质量该为该校办学的生命,视安全为校长是否能稳当的条件,从没有国有资产管理优、劣,来测评一位校长。校长二、三年一调动,班子一轮换,国有资产管理方法也跟着改变,况而也无法从严。我县有一中学付校长,调任了一所镇中学当正校长了,新官上任非常想好,跑上级,跑乡镇,进村、户,多方筹凑资金,改建扩建24个新教室的综合大楼,那么辛苦,那么费劲,需投资近600万,可由于国家资金不到位,工程停了一年多,镇、乡、村意见大,后又筹集200多万总算盖下来了,可校长调走了,一切在改变……只过二、三年该镇中学并入县城某中学去了,学生也没有了,教师也进城了,留下一所空校。上千万元的国有资产:大楼、楼庭、食堂、操场、学生宿舍、阶梯教室、图书馆……而留空!国有资产在 “流泪”!一所公办中、小学,国有资产的投入、设置、规划与体制欠严,在许多的“成份”上是与校长的流动性大而分不开的。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