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价格:
2、职业化营销模式。首先,美联银行营销队伍由营销人员和业务合伙人、注册助理(包括金融专家和证券经纪人)、财富管理规划师、关系经理以及公司和机构客户服务人员五部分构成。销售人员负责开发新客户、从广度上扩张市场;关系经理负责维护客户并销售更多的产品,从深度上渗透市场。其次,美联银行建立了科技产业、房地产业、传媒业、能源业等重点产业的客户服务体系,为每类客户都配备了客户经理,对每个产业还配备了一名产品经理,可以针对各产业的各个层面提供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专业服务,能够提供各种产品,满足客户应对竞争挑战的各种需要。如专门为退休人员和女性设计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其三,纽约银行建立了全球销售能力自动化系统(SFA),包括客户管理、营销机会管理、时间管理、产品管理、联系人管理、营销团队管理和报告自动生成等七个管理功能模块。借助它银行销售人员可以实时查询目前市场营销的进展情况,及时获得客户或业务流失风险提示,共享团队成员的销售细节,加强与营销团队的沟通,提高整体营销能力。其四,纽约银行销售人员工资仅占总收入的20%左右,并根据销售产品的不同设立最低年销售底线,奖金按销售手续费收入一定比例提成。如连续完不成销售任务的,则在内部转岗或辞退。银行还建立了相互营销客户和产品的奖励制度。
3、专业化市场营销支持团队。首先,拥有一支专业化市场营销团队,主要负责营销伙伴管理、市场形象和品牌建设、媒体宣传、产品推介、发送邮件等。专业支持部门通过广告宣传引发客户关注,并使其逐步认识银行,紧接着便通过直接邮寄的方式使潜在客户考虑购买。之后便由提出的业务部门完成后续的客户维护和提高忠诚度工作。其次,拥有一支客户数据管理支持团队,负责对不同部门和不同业务线的所有客户进行集中管理,把同一客户的不同账号信息进行归集。其三,拥有一支客户分析、研究和发现目标客户支持团队,负责为开发客户、加强与发展客户关系提供分析和市场营销研究。其四,拥有一支产品专家支持团队,一方面负责高价值客户度身定做产品,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长期跟踪专业产品的发展,培育产品品牌,创造优势。美联银行已形成了银行中心、保险中心、投资中心、贷款中心和在线服务中心。最后,拥有一支社区关系支持团队,为社区提供信贷支持并鼓励员工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促进住房抵押贷款、中小企业服务及其他银行业务在社区的发展。
4、多元化销售渠道。一是分支机构。通过增设新机构或兼并扩充物理网点,以此增加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机构。区域分行除了履行协调职能外,主要营销公司客户。二是电子银行。银行正利用互联网的普遍性、强大性、可视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检查和重组其业务基础和核心业务流程,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拓展新的市场,大量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更新、更协作的方式服务客户,使现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或消除不必要的步骤。三是邮寄。在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营销中,直接邮寄和电话营销是最普遍的方式。四是利用市场力量营销。重视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同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合作与战略性营销联盟关系,相互推荐客户和营销产品。
5、交叉营销与客户分层服务。交叉营销方面:银行通过对联结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主体和市场的交叉金融产品营销,不仅可以增加自身收入水平,还具有完善自身服务的功能。纽约银行私人银行部门安排了专人与资产管理产品部门建立固定联系,及时了解各种类产品的销售对象和相关客户信息,并由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共同完成产品营销工作。纽约银行还非常重视建立交叉营销的协调机制,如对中小企业客户,他们就提供企业金融服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同时为其管理层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客户分层服务方面:根据客户为银行带来的利润多少分为大众市场、一般富裕家庭、新兴富人家庭、比较富裕家庭和非常富裕家庭五个不同层次,并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设施、差异化服务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人员,加强对不同层次客户组合的管理,以此提高客户特别是高价值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现状。中国银行史上最初的营销大战是伴随着4大国有银行定位的第一次大调整,首先在4大行之间打响的。“国内银行的营销不是从广告,而是从柜台开始的。”IBM资深金融专家黎江一针见血地指出(注③)。1990年代中后期招商银行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营销策略,第一个冲出网点,第一个面对面的搞“马路营销”,第一个靠大众营销把借记卡这一银行创新产品铺到全国各个角落,实现了坐商向行商的转变,其营销策略也取得了巨大成功。2003年招行开始着手于打造银行的整体形象,“因您而变”的统一形象广告火热出炉。同年7月28日民生银行在全国启动“非凡理财万里行”活动,与此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纷纷打出形象宣传牌。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营销管理成为银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基本组合。银行在开展活动时,都大致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也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追求客户的认同和亲和力,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一些营销创新。但总体而言,银行对营销管理理念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运用,经营方式还较大程度地停留在过去的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没有把营销管理提高到总揽全局业务经营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方面,新产品增多,但缺乏特色定位和技术含量。银行对传统业务进行了不少革新,并开发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如有奖储蓄、爱心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大额可转让存单、押汇放款、信用卡透支、租赁、咨询、个人支票、保管箱业务。但具体考察这些产品,却不难发现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许多产品开发相互模仿,产品内容类同,形不成竞争优势;同时,新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相互关联和配套,销售自动化率不高,产品创新成本高,利润率低,创新速度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三是产品价格市场化趋势加强,但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定价机制,与消费者为满足其欲望和需求所愿支付的成本价位还有背离。在利率方面,目前国家管制较严,虽然商业银行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确定某些贷款利率,但浮动幅度相当有限。银行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目前基本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商业银行一般只能照章执行,很少有变通的余地。四是与消费者沟通仅限于促销,组合策略稀缺,沟通链条短且窄,沟通力度和效果不尽人意。目前各行普遍重视了广告宣传,所利用的广告媒体种类增多,广告数量、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广告频率较低,高档次广告较少,上下级之间在广告宣传的时机和方式选择上缺少协调统一等问题。从人员推销方式看,虽推销人员和频率已有所增加,但推销内容单调,覆盖较小,相对成本较高。从营业推广方式看,各行对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予以落实,但力度参差不齐,推广方式也缺乏差异性,没有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从公共关系方式看,目前各行都加强了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息沟通和情感联系,举办了一些联谊会、信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但从根本上来说,各行还末建立起稳固的公共关系网络和基础。五是分销渠道发展较快,但效率较低,结构不合理,技术上也需提高完善,其他便利措施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扩张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银行采取的主要分销渠道策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同一地区内机构重叠,分布密度过高的状况,使银行机构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耗,网点效率降低。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加强了集约化经营管理,在局部调整现有分支机构的同时,强化了低成本的电子化分销渠道的建设,相继建立了电话银行、店内银行、销售点终端机和自动柜员机等,有的组织了流动银行、开展上门服务,促进了银行产品的销售和自动化水平。但这些分销渠道的使用频率目前相对较低,技术性能也不够全面稳定,还需进一步加以改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存在着许多问题:
1、营销观念不到位。有些国有商业银行还不适应新形势,对市场营销认识不足,表现为还没有真正确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在经营中仍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处处还以老大自居,不愿作更深入的市场调研,不愿开拓新业务,在经营机制上,则墨守陈规,不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市场需要;在经营策略上虽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又把营销错当作推销,只有在推销产品时才零星地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策略。没有真正认识到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目的在于通过形象提升、产品创新、服务跟进等途径,加强客户资源的开发与维护,进而达到营利的最终目的。
2、营销体制不顺畅。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相对落后,再加上经营半径大、分支机构众多,客观上存在多头对外营销、分割作战现象。如农行不同省市都有自身的形象宣传,缺乏统一的形象策划。在产品的宣传推介上也是按照管理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如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外汇产品的宣传设计、宣传实施等全部工作,缺少客户信息的必要共享,此外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统一营销管理部门和策划部门。
3、营销定位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其分支机构在实施市场营销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只是借助于铺天盖地的挂条幅、刷标语引起大众注意;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而是简单地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没有真正地找准金融产品特定的潜在客户消费群体,“服务群体定位不明确,服务重点不突出”的现象也就再所难免。
4、营销策略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仍主要停留在产品宣传策略,集产品创新战略、优质服务战略和分渠道销售战略等策略为一体的组合性策略研究运用不够。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和其分支机构也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自身产品、服务手段、对象的特色和经营优势,市场营销呈现趋同现象,特色性策略运用相对匮乏。另外,受金融管制因素制约,定价性策略应用也很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