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论物理创新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更新
论物理创新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更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笔者认为,要把这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指导物理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一、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
1.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
目前,创新教育的实践。与以往相比,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多样,研究性、实践性更加突出,教学中主张学生的全体参与和共同参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施教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在创新教育中,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不要依靠他们之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而每一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实验操作,有的善于小制作、小创造,有的善于调查研究,有的善于资料查阅,有的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归纳总结……这就要求教师把施教的光芒辐射到全体学生,并努力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
教师必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行为培养等进行全面关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认知领域内应达到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在获取知识中其价值观、情感态度、行为调节等应发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更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感受和欣赏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思维品质等。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创新教育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帅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导;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达到“四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来;不完整的允许补允;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寻求答案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也就是要做到教学相长。
3.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有的权威地位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挑战,而权威理念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保障。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学会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这种权威来自于教师谦虚进取的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人格魅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也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于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会常跟教师谈及他们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一些知识与信息,其中可能有很多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感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与蓝而胜于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自觉接受学生的“教育”,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
创新教育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表现出严谨务实、批判进取的科学精神,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及内在的精神气质,从而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学生无疑会“亲其师,信其道”。
理性的权威还与教师的人格力量息息相关。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相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影响力。尤其是以“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为特征的创造性人格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远大的理想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有热情洋溢、情绪饱满、富于激励、想像丰富的情感特征,并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
1.大胆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把握教材,并根据课题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作出新的构思和处理,物理教学中在变革处理教材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教材内容是物理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和重要保证。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教材各部分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应根据整体性原则变革处理好教材,将有关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应用,改变孤立地、单一地处理教学内容的现象。
2.富有艺术性的指导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体验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不能仅将现成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证明,而应改变教学程序,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创新教育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甚至是误区,教师应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转折和新的教育契机,维持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学生在完成探究发现后,往往不能透过物理现象的外在表象而抓住其本质特征,也不能进行准确加工提炼,这时教师便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帮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完成知识的内化。
3.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
教师要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出严肃的反思,既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探究补救途径,也要善于总结自己或同行成功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广。这就是教育科研能力。已有研究者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科研能力无疑是一种可以直接转化的教育生产力,理与内化为教师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的内在需求──这也是本质上区别于传统教育,顺应新世纪全球教育发展宏观走势的一种“现代教育文明”。
4.善于处理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K期以来,三尺讲坛成f教师个性表演的舞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成了教师一方智慧飞扬的大地。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到来。未来学校教育必然要向建立信息化教育工程发展,把计算机、网络、电子高速公路作为新的教育手段,逐步推行“网际学校系统”,实施网上教学,可使学生自由地在网上获得知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因特同获取某方面的信息。这种变化的结果必然要求教师传统职能的变化,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技术操作员、网络辅导员。教师要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方法系统的角色更新
1.不断改进教法
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却很少顾及怎样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依然足消极的、被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则应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首先,教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就教材提出问题,可以就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可以在课堂任一教学环节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课后提出质疑,师生一起讨论,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等。
2.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并使学生及时把学习方法内化。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提出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能够明确、恰当地确定出物理学习的目标;能够掌握物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能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第二、指导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可以让学生记“错题集”,让学生写学习方法总结,可以定期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
:
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物理
新教育
教师
角色
更新
2010-07-26 18:15:50【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