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数学论文
“互动生成”构建有效课堂
“互动生成”构建有效课堂
摘要:2006年起我们尚田中学数学组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提出了对“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我们认为,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预设、有效、互动、生成
正文:自从踏上讲台,我的教学设计一直没有离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为了一节公开课,我曾经在学校同年级的班级都演练了一遍。当课改大潮扑面而来,当“预设”、“互动”、“生成”这些个词语进入我的视线;当我们尚田中学数学组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提出了对“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时,我逐渐认识到,这种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这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我们老师从成人视野来预设数学学习过程,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看上去进程流畅,学生答错率很低的课堂,实际上掩盖了学习的本来面目。在“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恰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的天地。
2006年10月中旬我们教研组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节,五位老师分别代表各年段备课组上了公开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完全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中。教师们在“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在反思与实践的不继轮回中,我们透过学生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真实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在能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在热闹与喧嚣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些冷静与思考的沉淀。
一、教学目标可以在互动生成中“增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
如七年级备课组展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因为客观条件影响,上课延迟了5分钟,负责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减少了一个例题,增加了实际性应用题的讨论、分析时间,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受到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我在上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用(H、L、)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时,用“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一问题来引入新课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注意观察学生所呈现的状态,预设时只准备让学生会判断,了解用(H、L、)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学会应用(H、L、)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于是我适时点拨,放低要求,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的课堂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当下节课到了另外一个班级再去上时,学生很快进行了判断,并且对(H、L、)法的证明提出了多种证明方法,有用勾股定理、用函数法等等。于是我随即又进行启发,积极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非但掌握了预设的内容,而且对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加深了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在课堂中,随着教学的推进,预设的教学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这就需要教师能洞察秋毫,合理地增减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添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可见,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二、教学设计可以在互动生成中“变换”。
《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课堂教学生机呈现,可以说是仪态万方。
如八年级《三视图》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让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渗透。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故事、比赛、游戏,学生情绪十分高涨。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的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在互动生成中“变换” 教学设计,是理想的数学课堂应有更高的追求。
三、探究的主题可以在互动生成中“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内容让它成为教学的新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
如九年级《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教师课堂上完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收获、学中有乐趣。在第一节课中,[活动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观察下列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学生能否把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况都看出来。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识过程,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突出应用意识。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观察活动使课堂教学走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让课堂教学涌动出生命的灵性。
四、环节的推进可以在互动生成中“校正”。
一个精彩的教学环节,往往使人难以忘怀。环节虽可以预设,但它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同样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节课中,安排了[活动2]画出两个半径不同的圆⊙O1、⊙O2,固定其中一个而移动另一个。你能画出⊙O1和⊙O2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请指出[活动1]展示的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3]请你利用刻度尺量一量你所画的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计算、猜想不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环节的即时调整,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而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而互动生成的课堂使教学各要素都引起彻底变化,学生充满智慧的活动与思考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怪论”,都有机会加以重视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问,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由此可见,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参考文献: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208页。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徐 斌《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我的好课发展观》
来源:《小学数学教师》 2004-4
④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⑤陈杰:《课堂: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载《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期。
⑥《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作者:孙传远 文章来源:转自:《教育科学论坛》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新课标与“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
下一篇
:
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特征与差异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互动
生成
构建
有效
课堂
2011-07-17 10:51:22【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