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取
|
论文天下网
|
原创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降重
|
论文排版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心得体会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天下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国债期货推出的意义及影响分析2014(二)
(一)
试点运行阶段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内率先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仅对机构投资者开放。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5年,国债期货交易日趋火爆,日交易量高达400亿元,而同期国债现货市场上流通的国债现券不到1050亿元,市场存在严重的过度投机。
在国内国债期货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制度缺陷和各方面原因导致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累积,终于导致了让整个证券市场为之震惊的“327国债”事件。
“327” 是对应1995年6月份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的期货代码。该债券于1992发售,发行总量为240亿元人民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9.5%加保值贴息。
财政部会否对该支债券进行贴息的不确定性,使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具有了相当大的投机价值,“保值贴息”成为当年最热门的炒作素材。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分析认为:1995年1月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货币价值趋于稳定,政府不会对该产品的贴息,故在“327”合约上避开交易所监管超限仓量持有大量空头头寸。而对手方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提前知悉了财政部的决策,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得到这一消息后迅速将手中空头头寸买入平仓后继续买入,建立了大量多头头寸,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让空方主力万国证券公司陷入困境。按照万国证券当时的持仓成本和持仓量进行交割,公司该笔交易的净亏损将高达60多亿元。为维护自身利益,万国证券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进行大量透支交易,以相当于该国债发行总量6倍之多的巨量空单使价格瞬间暴跌3.8元,造成当日开仓的多头头寸全部爆仓。媒体将这“327国债”称之为“中国的巴林事件”,民间则将1995年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327国债”事件中的恶意交易震惊了整个证券市场。事发当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召集有关各方进行紧急磋商,经过严肃讨论,认定空方主力恶意交易,最后8分钟内 “327”品种期货的所有成交均为无效,各会员之间进行协议平仓。
(二)
市场叫停阶段
1995年2月25日,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期间对全国各交易所进行了整理、合并,收缩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对交易保证金比例也做出了提高。
虽然政府层面对国债期货的运作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相关制度也进行了完善、补充,但受现券流通规模小和过度强烈的投机气氛影响,1995年5月再次发生了“319”恶性违规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中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决定无限期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首次尝试在历时了404个交易日后以失败告终。
(三)
国债期货重新启动
2011年1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透露,交易所正在积极筹备国债期货的重新上市工作。
2012年2月,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进行联网测试,包括期货公司、银行、券商的8家金融机构参与首轮联网测试。
2013年4月,时任证监会主席肖钢批准国债期货重新上市交易。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准国债期货上上市交易。
2013年9月,时隔18年,国债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恢复交易。
国债期货的重新推出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资本投资市场,加速了金融市场化改革,为利率的市场化运行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
四、
我国国债期货首次推行失败的原因总结
“327国债”事件的发生,即有投资者缺乏正确引导过度投机的外因,也有我国金融市场制度不健全的内因。现将制度性原因总结如下:
(一)
利率的非市场化定价
根据期货市场的无套利空间定价原理,国债作为固定利率债券,它的定价与市场利率应存在着反向的变动关系。即市场利率越高,国债的相对投资回报越低,价格越低;市场利率越低,则国债的相对投资回报越高,价格也就越高。国债期货正是为规避这种市场利率变动风险而设计推出的。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利率政策执行的是由政府统一制定利率,而缺乏市场调节机制。惟一具有变化空间的是政府对存款实行的保值贴息。但该项政策使利率水平只能反映政府的宏观需求,不能反映资金在市场上的真实价格。直接影响就是国债现券市场上的国债价格不是由市场供需来决定,而是由贴息和保值贴补率决定。这种保值贴补是由人民银行进行统一测算制定,每月仅公布一次,属于行政管理手段,而非由市场机制形成。这些管制手段使得国债期货的功能难以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
由于保值贴补率制订和公布流程存在内在缺陷,市场参与者不能对国债现券价格产生正确的预期。面对传闻,交易双方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对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
/5/5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下一篇
:
国债期货推出的意义及影响分析2016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国债
期货
推出
意义
影响
分析
2014
2016-08-27 13:31:04【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政治工作
营销论文
医药医学类
生物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论文
社会学专业
语文论文
焊工钳工技师论文
数学论文
建筑论文
食品论文
工商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教学论文
旅游管理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数学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专业
心理学专业
学前教育
其他硕士毕业论文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M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