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免费论文元)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在小学数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这方面谈几点看法,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一、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它源于实际现实,但又比较抽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几何形体特征的兴趣,减少数学学习的神秘感。强烈的数学意识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数学中密切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熟知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往来认识数学知识,就可激发他们求新、求异、发现、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之前布置学生观察商店里商品价格的表示;在教学“圆标表面积”之前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纸杯算一下需要多少纸;在学习“圆的认识”之后提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等问题,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更贴近生活,减少了学习数学的神秘感,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成功的感受又会使学生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挖掘教材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选择最佳切入点。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教师数学的重要依据。数学是一门最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教材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每一小节教材的复习部分,通过复习题提醒我们学习这部分新知识时,需要哪些旧知识做铺垫,帮助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以旧引新,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系统思维,学会发现知识规律的创新学习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还非常重视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并为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作了科学的示范。转换化归,化新为旧是小学数学中的常用的思想方法。如:数学“比的基本性质”就是根据比、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来理解完成的,尤其是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