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如何有效解答幼儿提问 提问是一门学术,是一种教学修养,是展示教师教学机智的最好表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问题提的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幼儿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幼儿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一、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脱口而出。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认识到这是直觉思维的结果,不论其错对都要有所评价,不能对学生进行责难和讥讽,因为这样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少问几个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本人也很难对自己的直觉作出解释。教师应承认直觉思维的存在并要认识到他在创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直觉思维的背后,是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很难想象,没有扎实的基础却能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淡漠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运用直觉思维的动力,使他宁愿按照教师或教材的程式对问题作出一般性的回答,也不愿讲出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假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是只讲定论,而是对某些尚无定论的问题提出假设,敢于猜想,开展与学生的讨论,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解决问题的合作者,那么就有了学生发展直觉思维的空间,从而使思维更具敏捷性。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把直觉思维同分析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集中思维,对猜想进行逻辑论证。
二、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活动《小鸡出壳》的教学中,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鸡宝宝怎样出来呢?”有的小朋友说:用榔头砸,有的说:用来摔一下等,这显然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又连忙改换成“小鸡宝宝怎样从蛋壳里出来?”孩子们就想到了用嘴巴啄出来。又如,在一个〈有趣的报纸〉的活动中,教师想让幼儿将用报纸剪成一条长线条,第一次,教师提问:怎样在报纸上剪出一条最长的线?大多数的孩子回答就是剪一条长边,而当教师再次问孩子:怎样才能把报纸变成一条最长的线,孩子们就知道了可以沿着边往里剪,并且中间不能断。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果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区分两位“宝宝”不同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