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大班幼儿音乐欣赏实践与策略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一种“语言”,艺术教育应当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时期,因此,音乐活动是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好的方法之一。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塑造出来的。不同的听觉,由于其观念、水平、经历、情绪与爱好的差异,对同一音乐形象的感觉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或印象也不同。那么,幼儿由于其年龄水平的差异,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否也有不同呢?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音乐欣赏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大班幼儿能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能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区别不同类的作品。他们初步了解了各音乐手段的表现作用,同时他们音乐记忆力和审美能力有所发展,表现出对某类作品的爱好。为了帮助幼儿学会欣赏各种音乐作品,我特别对此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对大班音乐欣赏有了一些经验与感悟。
音乐欣赏的选材要切合幼儿的特点。 进入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从音乐作品的选材上来说,选择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且贴近幼儿的音乐作品供幼儿欣赏比较好。由于大班的年龄特点,幼儿对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的音乐作品总会特别偏爱,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是引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一半。如:《狮王进行曲》表现的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故事化的情节内容使大班幼儿对它情有独钟。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乐曲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在一个黑洞洞的大森林里,居住着狮王和许多小动物,每当风吹树摇时,远处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向小动物们示威,乐队用号角声为它伴奏,狐狸为了讨好狮王,带领小动物们为狮王跳舞,狮王高兴的大声吼叫,和小动物们做起了游戏。”这样,音乐结合了故事情节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并很快地理解乐曲,用其他形式(打击乐等)表现乐曲。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呢?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演绎成不同的故事。例如:乐曲《七个半跳》,它已被赋予了许多形象,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牙膏、牙膏条拟人化形象化,长长短短的牙膏条不正像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长音吗?因为每天刷牙、挤牙膏是幼儿们的“必备功课” 这样贴近于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更感兴趣,参与进去舞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