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摘 要】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的课堂是重视师生生命多样性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这就要求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同时,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生成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质疑 分析 解惑 体验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认识到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多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了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努力创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有价值的提问中获得体验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这需要学生运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对课文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特见解。例如,学完《三味书屋》,我让学生谈自己学后的感想,说说还有没有疑问。很多学生说鲁迅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等。突然,有一学生冒出来:“鲁迅在课桌上刻字,他这是爱护公物吗?”顿时,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