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摘要】数学来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意义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数学是无意义的。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通过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对数学容易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这种状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下面就课程标准的这 一其中理念,说几点小学生活化的课堂策略和经验。 一、创建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只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盒巨大的数学教学课堂。关键是教师如何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中”,引入新课: (1)出示两杯都是100克的水,第一杯水中放入糖31克,第二杯水中放入糖21克,请学生说说哪杯水更甜,为什么? (2)出示一杯30克水,放入糖5克,再出示第二杯35克水,放入6克糖,现在哪一杯水更甜些? 这样,给予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对于第1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可对于第2题就不容易作出判断,由此产生探究欲望。教师引势利导学生探索问题,形成概念,进而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导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