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幼儿心理的发展 【摘要】进入幼儿期,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得扩大,他们的独立性增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将注意长时间稳定下来还很困难。因此,儿童渴望独立参加实践活动的新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 【关键词】幼儿 游戏 语言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这个阶段的很多教育活动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幼儿期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着,这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响他人,也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游戏的伦理 早期的传统伦理 19世纪和20世纪初较有影响的游戏理论主要有: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则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反对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