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积分元)
论李商隐诗的历史背景 [摘 要]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关键词]李商隐、风气、严肃、历史背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前人对李商隐的为人和诗作有不少误解,尤其是他的爱情诗直到现代仍受到很严重的歪曲。孟子曰:“頌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是理解李商隐爱情诗最有效可靠的方法。 李商隐在中晚唐时代是一位生活比較严肃的诗人。他的有些《无题》诗看起來是写爱情,实际上是远绍屈原楚辞以香花美人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关于這些方面,清人冯浩《玉溪生詩集箋注》已有较好的论述。我想从另一個角度,即诗人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确实可靠的爱情婚姻经历来谈其爱情诗的崇高思想和审美价值。 在《煌煌唐韵·前言》中说过:“唐代文人的真率与唐代社會的较为开放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