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创新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孕育的尝试
两年的大专学习生活眨眼就要结束,我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感到值得,更为自己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而骄傲。下面,我就自己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谈谈自己的体会。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新鲜话题了,但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这个观念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切实发生作用,这是关系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能否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的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创新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孕育的培养,我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并初见成效。 一、把好奇、想象的乐趣还给学生 富于想象,好奇、好胜、好表现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他们探索未知,开启智慧,认识客观世界,激发创新意识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学对于激发潜藏在儿童心灵的好奇想象,好胜好表现的欲望有着特殊的功能。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简单枯燥的“满堂灌”串讲,使儿童的好奇想象,好胜好表现的本能被压抑,最终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减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好奇想象、好胜好表现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好奇想象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抓好二个环节:一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二是把“争星”评比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的,甚至于“插嘴”的同学,老师都给予肯定,并说:“有勇气”、“真棒”、“脑子真管用”等赞美的语言,让他们从小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第二课时,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前几个教学环节,正准备进行最后一个环节——写字时 ,在我右边的一个小女孩儿突然喊:“老师,我还有话要说。”我犹豫片刻,心想:该讲的都讲了,还有什么好说?再说,就没时间写字了。于是我假装没听到。“老师,我有话说,我会改这首儿歌。”她的声音更大了。我半无奈半好奇地点点头。“天气晴,池水清。小青蛙,大眼睛,跳来跳去捉害虫。”(原文是“天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