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关于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根基和源泉,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四书》。西周时其教育内容大体是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小学以书、数为主,大学以礼、乐、射、御为主。具有承传和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而使之不断裂的功能;她使中华民族元典《五经》、《四书》等文本,通过后代学者不断地诠释,不仅“继绝学”,而且不断丰富发展,致使中华民族文脉愈来愈昌盛,她通过国学教育不仅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者,而且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官员;她使国学教育成为塑造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重要生命力;她使中华民族的生命智慧、终极关切,在大化流行中,生生不息。 如此重要的国学教育,我们要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开展? 是否有必要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
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依赖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的下一代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用人才。 我个人的经历感受到:一个人的文化基础愈深,他的发展潜力愈大,将来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