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幼儿园自然角的有效设置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应综合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班级必设的一个区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但在日常观察中发现许多班级自然角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设置自然角,如何指导幼儿参与其中?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试谈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份资源。 [关键词]自然角 有效设置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某小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秋季的植物被放置在窗台上,几个孩子从窗台经过,踮起脚想看看自己带来的植物,可因为太高都无法看到,只能失望的离开。 案例二:开学伊始,孩子们陆陆续续带来动、植物放在自然角,班上的自然角里物品较为丰富。慢慢的自然角里的小乌龟、小金鱼都死了,孩子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管理自然角,种植的蚕豆有的是没有浇水干死了,有的小盒子里全是水蚕豆都被淹死了。而老师更多的是忙于组织活动忽略了管理,自然角也成了每学期开学时应付检查的摆设了。 案例三:某班,在一次活动中老师组织孩子们自己种植了大蒜,活动后,老师把它们整齐的摆放在自然角。孩子们都惦记着自己的大蒜宝宝活动后都会围过去看看、摸摸,刚浇过水的大蒜又被浇了一遍,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种植的大蒜拿起来玩玩,整齐的自然角被弄乱了。老师看了很生气,走过来把大家赶离了区角:“不要看了,都乱了。”为了不影响下面活动的开展、不弄乱自然角,每当有孩子过去看,老师就会上前制止。渐渐地孩子们的兴趣没有了,也少有人问津了,自然角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二、分析与反思 问题一:自然角被“束之高阁”,充其量也只能起到美化环境、仅供观赏的作用,可见教师的观念不正确,缺乏幼儿的参与的意识。 问题二:教师忽视了自然角的重要,缺乏一定的养殖知识,对自然角的管理不完善,缺乏过程管理,使自然角流于形式,幼儿无法使幼儿在观察和护理中获得有益的知识。 问题三:教师虽意识到自然角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限制孩子的参与,对于孩子出现的行为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导,扼杀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衍生一些课题,如“植物渴了怎么办?”“大蒜排排队”等活动。带领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以上三个问题在幼儿园是比较普遍的,原因多为教师的观念不正确,指导不到位,或管理不完善造成的。许多班级的自然角仅仅是一种摆设,幼儿参与不到其中去,致使自然角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那么如何科学设置自然角,有效的发挥自然角的价值呢?我是这么认为的: 内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