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论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的鉴赏策略 [摘 要] 在语文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并分清古代诗歌的类别;反复诵读;体会字词含义;明辨手法;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把握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学典故。 [关键词]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语文教学;基础教育;鉴赏策略;高考复习;古代诗文
古代诗词鉴赏能力的考察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确切地说是从1988年开始的。此后,历年来都成为高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并且题量、分值以及难度也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交给学生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这将是我们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依据。古代诗歌有庞大而严密的体系,子系统下又有不同的分支。鉴赏古代诗词,首先要知道其体裁特点,掌握其体系中的各种关系,然后再着重从类别、字词、手法、意境和用典五个方面去进行鉴赏。 一、了解并分清古代诗词的类别 近年来的古诗词鉴赏题综合性强,覆盖面大,不同类别的诗在表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这是鉴赏古代诗歌时首先要求把握的。一般来说,我国古代诗歌分成俩大传统:《诗经》开辟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唐代诗人杜甫是其杰出代表。屈原开创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并被李白、辛弃疾、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其特点是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此外,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也有不同的风格,如陶渊明诗的冲淡平和,李白诗的清新飘逸。在宋词方面,又分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了解并分清诗词的类别,对于我们初步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大有裨益,是学生不致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
二、反复诵读,体会字词含义 古代诗词的主题,是靠语言来表达的,其语言特色是精炼、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近年来的试题分析表明,字词障碍较大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在对诗词潜词造句的分析上,许多学生反映“读不懂”,“判断不准确”,这些直接导致了原诗的主旨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易被学生把握。如在对杜甫诗《漫成一首》①的分析中,许多学生将风灯(偏正式合成词,意味“防风之灯”或“在风中也能使用的灯”,即高挂载桅杆上的灯)理解为主谓结构(江风吹打桅灯),故误将全诗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的静景理解为动景。其时江间无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见了。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联系全诗的基本体例和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对全诗反复咀嚼品味,研读细节,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从而达到对全诗内容的真正理解。为这一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画,摘录名言警句,体会字词含义,做到“口诵心惟”,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三、明辨手法 诗词是通过抒情方式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加上诗词需要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这就使诗词中的感情显得尤为强烈、鲜明、而且诗词感情的抒发需要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此诗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是需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手法、夸张渲染手法、情景交融手法等。修辞手法除了常见的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还有物象描写中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手法等。因此,注意准确辨识常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对较好地鉴赏分析古代诗词显得尤为重要。如我们在鉴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