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孔明在两次重要人事安排上的心理剖析
[摘 要] 本文就孔明在两次重要人事安排上的心理活动进行粗浅的剖析──第一次重要人事安排是:让刘琦驻守江夏,这是实现孔明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次重要人事安排是:让关羽伏兵华容道释放曹操,是为了平衡本集团外部和内部两个关系──对外,他要平衡孙权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的关系;对内,他要防止宗派倾向的形成。
[关键词] 孔明 两次重要人事安排 心理剖析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诸葛亮(孔明)担任军师之后,用兵如神,在用人问题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失误的之处(如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下面,就他在两次重要人事安排上的心理活动进行初浅的剖析:
第一次重要人事安排:让刘琦驻守江夏,这是实现孔明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孔明初出茅庐时,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小县,当时刘表不久人世,手下两个派别互相倾扎,一派是以长子刘琦为首,刘琦是刘表前妻所生,为人懦弱,为刘表后妻蔡夫人及蔡氏家族所忌;另一派以蔡夫人及其弟弟蔡瑁等为首,他们欲拥立刘表次子刘琮继位,且他们掌握着兵权,势力强大,处处陷害刘琦。刘备作为外来势力,亦为蔡瑁等人所忌恨,几次受到陷害。刘备集团欲夺荆州,一是兵力不济,二怕舆论压力,三恐内部纷争,为曹兵所乘,只好寄人篱下,忍气吞声,他们在感情上与刘琦接近。有一次,刘琦来见刘备,哭着说道:“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第三十九回)刘备对蔡氏集团不敢稍有得罪,只好推托说:“此贤侄家事,奈何问我?”这时,孔明在一旁微笑,刘备看到孔明这样,就求计于他,孔明回答说:“此家事,亮不敢与闻。”于是,刘备乘送刘琦出走时间向他安排了向孔明求教之计。第二天,刘备推说腹痛,让孔明代往回拜刘琦,刘琦邀孔明于后堂,几次问计求救,孔明再三推托,并说:“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泄露,危害不浅。”孔明告别时,刘琦说家藏一本古书,领孔明登小楼观看,两人一上楼,楼梯即被仆人搬走,刘琦又向孔明求计,并以自刎相威胁,孔明脱身不得,加之刘琦再三作出了绝不泄密的保证,他才以春秋时晋国“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历史为依据,劝刘琦向父亲乞兵屯守江夏。后来,刘备说服刘表,让他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帮助刘备占有荆囊,是孔明三足鼎立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刘备若伺机争夺刘表的荆州,刘琦是否会倾向刘备,这是很难断定的,即使他想帮助刘备,但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也无济于事。但若让刘琦镇守江夏,就使他掌握了一部分军队,这时候,如果刘备能粉碎蔡氏集团,夺取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