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基础的任务。语文教学应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是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进行提问。 俗话说:“思起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多疑才会多问,多问才会多思。”可见,只有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而只有在思考中人的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应该当作一门艺术,认真对待。首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目的,这些问题应该在备课时围绕课文内容设想出的有关的若干重要问题,而不应该是教师随便所想到的主观意图。如果教师随意发问,学生随意回答,就可能影响课堂的秩序。不过,教师有时顺应一种情景,利用时机,及时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也是可以的。其次,对提问的类型(是事实性问题还是思考性问题)和提问的要求等各方面,教师都应事先有一个较好的设计,以求较大程度地发挥提问的启发作用。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保证。 “面向全体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基本标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要达到这一要求,实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课堂教学,从广义上说,就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完成的(说明:不是指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教师的问包括演示说明、操作要求、逻辑提问、知识小结等等)。可见,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反复斟酌每一个问题得出的实际意义,保证提问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对优等生应提较深的问题,而对一般学生,不必整齐化一,要因人而异。我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区分形近字:俏( )——悄( ) 扰( )——拢( ) 沾( )——站( )——钻( )——战 符( )——附( )咐( )府( )——俯( )付( )。问:你能给这些字组词吗?二是阅读这几句话,回答问题。(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有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的光彩夺目的春天。问这几句话中,作者抓住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有哪些?用什么的动作来形容青草、绿叶和鲜花?怎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2)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问:这段话中,通过一个“落”字,写出停歇的燕了怎样的姿态?一个“痕”字显示电杆之间连着的电线怎样?看上去是什么?这段话中的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