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浅论校园文化的建设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形象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综合反映。着力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制定管理机制,规范学生行为,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综合能力,加强课余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氛围,塑造健康人格,加强舆论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 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师生奋斗的群体目标、带有鲜明个性的学校精神、规范师生行为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校园作风以及表现在学校各要素中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特征等,是学校形象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陶冶学生情操 校园物质文化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我们尽力强化校园物态的审美效应;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创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确立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统一”为理想形象,对本校的校园环境布局、建筑物的造型装饰、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办公室内部的陈设布置等等进行整体设计,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同时充分利用橱窗、报栏、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因素,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向和传统风格,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约束功能;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审美器官,引起他们的乐趣,从而激发美感,陶冶情操。我们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硬环境基础上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在格局布置中又处处体现出我校的教育特色,寓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走入我校,行知廊优美的轮廓造型与丰富多彩的布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是召唤孩子们好学奋进勇于探索的一种象征,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启迪与激励。这些文化环境犹如催化剂,在启迪同学们勤奋好学的同时又在陶冶他们的情操。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但低起点并不等于低层次,完全可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高品位的教育。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走廊里、花坛中一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想给低年级同学做好榜样吗?请从现在开始在走廊里轻声慢步;小草正在睡觉,请你别吵醒她……这都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