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浅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课的探索
[内容摘要] 新课程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进行了活动课的探索。把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亲身去了解,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关键词] 社会 活动课 探索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出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逐渐在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历史与社会活动课(以下简称为活动课)的开展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许多学校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课题授课模式,以学生自主参于活动为特征的活动课已经占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历史和社会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活动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将活动课真正列入课堂教学计划 近年来,我们周围许多学校社会科教学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但是,由于课文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因而只有把社会活动列入社会课程,给以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以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社会教学大钢(试用稿)把政治、历史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初中社会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人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我校从2004年开始,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正式开展试验,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社会活动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取的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