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试论曹操的奸雄形象 [摘要] 曹操是古今奸雄第一奇人。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处世上,是一个集阴险毒辣、诡诈多疑、伪善多变等丑恶特征于一身的人物;在用人上,“以权术相驭”; 在军事上,具有雄才大略,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关键词] 政治 处世 用人 军事
《三国演义》之所以被推崇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人:一是被誉为“古今贤相第一奇人”的“智绝”诸葛亮;二是被称为“古今名将第一奇人”的“勇绝”关羽;第三便是本文将作探讨的“古今奸雄第一奇人”——“奸绝”曹操。徐夤《咏魏》诗中写道:“奸雄事过分明见,英识空怀许子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要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在政治层面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使汉献帝有了安身之地。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 “许田打围”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曹操发觉了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在史书评价中,曹操是一个“奸雄”,是一个“逆臣”。 “奸雄”是罗贯中借许邵之口给曹操定下来的。《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异同杂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于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句,成为真正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的给曹操的评语。人们既推崇其“能”,又洞察其“奸”。“奸雄”者,奸诈之英雄。“奸雄”并不仅仅是位英雄豪杰,但也不是一般的奸臣。他的“奸”,始终是能臣之“奸”,而不是鼠目寸光的小人的奸;他的“能”,是“奸雄”的“能”,不是胸襟开阔的君子之“能”。在辞典中查“奸雄”的定义,其中就囊括了“权诈百出”、“才智拔群”的含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以奸为里、以能为表的人物形象。 二、在处世层面上,曹操是一个集阴险毒辣、诡诈多疑、伪善多变等丑恶特征于一身的人物。 曹操既扮演了“英雄”又扮演了“权奸”。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接着又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幼年的曹操就已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曹操的奸恶,最为显著的表现是他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竟仍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此时的曹操非但没有悔意,还大言不惭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也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而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