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浅谈在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化行为
[内容提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反映了阅读的心理规律。在古诗教 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允许个体差异,这对于我们改革古诗课堂教学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此,我认为古诗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坚持自主性阅读;二、鼓励探究性阅读;三、推进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古诗课堂教学、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沉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个教室,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篇课文,阅读时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这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书所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 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说的是父子俩买了一头驴牵着回家。过路人看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细细想一想,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由他们各自的不同情况、不同经历和不同处境所决定的。这则寓言虽不是针对阅读活动说的,但对于我们理解阅读活动的个性化却是很有启发的。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一篇收入教材的古诗,虽然作者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已经凝定,但由于诗文毕竟是诉诸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而不是可以直接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的形体、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对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定因为各自的生活经验、所处情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反映了阅读的心理规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允许个体差异,这对于我们改革古诗课堂教学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此,我认为古诗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自主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