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浅析文学的魅力
[摘 要] 本文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文学魅力的特点。 [关键词] 时代性 创造性 艺术性 文学 魅力
前言 物质总是被岁月的风尘剥蚀,金石之坚也不能达到永恒,而文学却可以涵盖古今,透视心灵,可以记录匆匆岁月的一个片段、一块碎片。文学经典的魅力是不会消失的。因为不管有多少其他的文艺形式在吸引着读者和观众,但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传统写作的文学,这种创作、传播的方式也不会消失。文学以审美的方式表达人生,它的审美作用、它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是不会过时也不会消失的。当人们面对文学大师们的不朽篇章,都会为之感到心旷神怡,体味到文学艺术的幽香。一个个美丽的汉字,是一张张充满文化底蕴的纸张,将人们拉进了文学那绚丽的殿堂。席勒说:人受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压迫,不是自由的主体,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是。遗憾的是,今人对文学的这种意义与价值少有体认,即使在从事文学活动时也同样。 一、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魅力 时代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文学只是将自己的或别人的生活轨迹再现出来。假使一位掌握了文字技巧的人长期整日看书写作,拒绝现实的生活,写的东西也不会有生命力。“三皇五帝”时代,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状况使人们处于一种蒙昧无知的状态,必然要借助神话传说作为这个时代的表现形式,这就是文学。它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探索自然的渴望,崇尚英雄,神化人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动荡又某种程度上左右了文学的趋向,探索治理社会和处世经用的理论应运而生了。这才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此时,各种思想如秋风扫落叶一扫此前的文学浮想,转入积极入世,思索匡时济世的大道理,从而引导社会的进步。秦统一六国后,这时已不再是如何在战乱下得以生存,不是得天下,而是守天下。形势要求文学与之相合拍,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此后,朝代的更迭,令封建政权步入高度集中的中央制,要达到稳定天下,统一思想,教化民众。老子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被统治者暗箱操作,而儒家思想则被冠名为圣经玉言。此时,文学也就有时代性了。文学在每时每刻的发展无不是以时代为背景,淋漓尽致地表现每一时代的精神。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不正道出这种意境吗?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时代均有各自特有的文学形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反映的内容都是那个时代的东西。可以这样说,文学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有其产生的土壤,时代和文学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孤立那一方面,都不是真正的文学,都将失去文学的魅力。 二、文学来自生活的魅力 文学有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更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因为从根本上说,生活并不总是一个合理的展开过程,有时它还可能催生罪恶,引人堕落。作为存在,它或许是合理的,但合乎人性吗?合乎美吗?文学要追究这些。所有文学的真谛,在于展示一种精神状态。 人们之所以被文学以及其它艺术形式所触动,只是因为人们在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们平时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见到的,所想到的,都无一例外地能够被承载与某一种文学形式而被人们所接受。像陶渊明这样的诗人,淡薄于名利,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他写出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