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0积分元)
不要让规矩束缚幼儿的行为 ———对幼儿常规教育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常规培养,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关键词】常规 教育 培养 没有常规教育,也就难以成就规矩。但是在幼儿园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教师将自己事先制订好的规则摆在孩子的面前,比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洗手、喝水、上厕所都要排队;吃饭不许说话,要保持“三净”;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不好插嘴;不可以在活动室到处奔跑,不可以打架等等。虽然我们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有了这些规则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可以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避免了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而孩子在教师权威的压制下,不得不接受这些规则。可我们也曾看到,因为规矩,活动中幼儿尿湿裤子的现象常有发生;因为规矩,孩子的很多想法不敢大声表达;因为规矩,孩子们失去了无数次想象和创造的锻炼机会。是的,幼儿需要常规教育,但是更需要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而我们成人往往为了成就所谓的“方圆”,不惜为幼儿设置各种各样的“规矩”,将幼儿禁锢于其中,本来幼儿活泼好动、顽皮的天性,就这样被无情的“封杀”。 在新《纲要》的引领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规则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如何把一日生活中的常规变得更为合理,更易于孩子们理解和接受,使他们在的规则中自由快乐的成长。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他们有着进行自由和自主的强烈愿望。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在这个无规和有规的教育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我在平日的带班过程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希望以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 让孩子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成为规则的受益者
集体活动结束了,子键又站在茶筒前喝水,而且喝着喝着就走到走廊上去喝了。之后李晶、佳妮也跟了出去,他们边喝水还边议论纷纷。我轻轻地走过去问:“子键,你应该在哪儿喝水?”(我们班级的常规是要求幼儿回自己座位喝,这样避免混乱)“回座位上喝。”子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你怎么又跑到外面喝呢?”“我不喜欢坐这喝,我觉得站着喝水方便。”子键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分析):子键的话令我吃了一惊,是呀,为什么非要幼儿回座位喝水呢?站在那儿喝有什么不可以呢?但幼儿园的常规却要求幼儿坐在座位上喝水。为什么这样要求,我开始第一次思考。我觉得我们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一整个集体活动都是坐着的,好不容易自由了,又要回座位上去,确实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二、改变教育观念,让孩子“畅所欲言” 我班的王卢灏小朋友活泼好动,他经常在教师讲解时或小朋友回答时,情不自禁地“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