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幸福的模式 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摘 要]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模式,可以使人能够不断地体验到幸福感,并且以此来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字]幸福 同时做三件事 独立思考 自信心 关注
人为什么要生孩子?物质上,以前两个人花的钱,现在要三个人花,而精神上,一个孩子从无知到成年,会犯很多的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父母买单,父母真的很辛苦啊。但当一个孩子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或者成就的时候,父母却都会很高兴,会感到很幸福。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渴望幸福的。但是,幸福往往又是渴望而不可及的。是否有一种模式让人能够经常感到幸福呢?本文试图去建立这样的一个模式。 首先,要阐述两个常识性的经验: 1.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的幸福是比较幸福,是建立在比较不幸福的基础上的。 2.幸福应该与你关注的事情,付出的事情有关。幸福感越大,证明之前关注和付出的越多。 还有一个假设: 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感到幸福,那么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增强。 下面介绍的模式完全是基于两条常识和这个假设。 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需要时刻在大脑里明确:我要的是幸福。 其次:人关注和付出的事情有很多,但是这些事情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既然幸福与你关注和付出的事情有关,那么你就把你所有能想到的自己关注和付出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根据对自己的重要程度,把这些事情排列一个顺序。 再次:选择前三件事情,制定具体的计划将其完成。当然如果事情比较大,耗费的精力比较多,可以是两件,反之可以是四件,但绝不能是一件,也不能是五件以上。 最后:再次明确:我要的是幸福。 解释: 这个模式的关键点有两个: 一是,时刻在脑中明确:我要的是幸福。其要点如下: 只有时刻想着幸福,在幸福来到时,你才不会与其擦肩而过。 这个思想必须提前明确,时刻提醒,贯穿模式执行始终。无法想象,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这一点,那么会不会因为失去自我而走偏。 需要时刻关心自己的感受,对于那些不好的,应该找到它的根源,认清它的实质,即时选择一种方法去适应。适应的方法不在于难易,而在于有效,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要预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反,对于好的感受,应当总结,并适当强化。 为做事提供了方向和侧重点。做任何事的目的都有为了取得幸福感,但是目的在做事情时会发生变形,会被具体化,人由于过度专注于具体目的的实现,而忘记了幸福这个终极目标。有时人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只能2选1的时候,那么那个更接近幸福,你就选哪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