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对国内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吸纳就业还是在创造价值、利税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总体实力不强,整体科技水平较低,还缺乏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因素及对策分析三部分,对此试加阐述。 一、国内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在产品质量方面,不仅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较低(例如深圳龙岗区1995-1999年全区民营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在50%-55%之间),而且经营者质量意识模糊,品牌扩张能力缺乏。而且在民营经济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仍然很薄弱,制假屡禁不止。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缺乏力量,缺乏基础,人力、物力不足,技术较落后,实行产品的质量的标准化有一定的困难。 (二)在管理模式方面,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族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一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红帽子”企业等,导致了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从而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而且还影响了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在人才方面,民营企业观念落后,任人唯亲,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仅仅依靠自己、依靠家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很容易导致民营企业暴起暴跌的命运。 二、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个体实力 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和发展过程中主、客观方面所受限制较多等的原因,我国民营经济虽在总量上对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民营经济个体的实力规模并不强大。在数量上,绝大多数民营经济个体的生产经营规模较为狭小。2002年,从业人员数8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在民营经济中占了90%以上,人均拥有的资本金不足万元(7938.56元)企业;从业人员数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其平均从业人数不过13人,人均拥有的资本金不过7.5万元。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说明,民营经济,多分布于传统产业的生产加工领域,其产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2、产权制度 产权明晰本是民营经济的一大显著特点。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这样两大问题。 一是产权关系模糊,一些民营企业本是一个家庭集体创办的,在办理企业工商登记时又没有划清各自所占股份;有的民营企业创立之初,为了顺利办理企业工商登记、获取银行贷款支持,往往利用挂户经营、假承包、假租赁等多种手段,这些都导致了企业产权关系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