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浅谈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诗歌艺术特点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盛唐时期的两位大诗人,是具有第一流生命辐射力的诗人,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杰出代表。他们以不同的才性和风格来展示中国诗学的博大精深和无限的生命力。因循着批判地继承、以复古为革新的方向,他们各自以其诗歌天赋和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创立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引导当时的诗歌走向了繁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了巅峰. 李白、杜甫二者的诗歌造诣都很高,一个被世人称为诗仙,一个则被称为诗圣。但两人的诗歌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李诗飘逸放纵、积极乐观,有着浓重了浪漫主义色彩;而杜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明显的现实主义。但他们本质的内容则是相近的,在思想及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又是相通的。 从李、杜二人诗歌不同的命意倾向与表现深度来看,李诗更多地表现的是一种突发性的情感,是感性的,出与灵感的。而杜诗的理性色彩要比李诗浓厚得多。所以杜诗之精思独造,是李白也比不上的。尤其是在剖析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唐王朝的衰败原因上,杜诗更是有他独到的见解.其《丽人行》,揭示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堕落;而三吏、三别则揭露唐王朝的黑暗统治。杜诗对政局国势有着全景式的观照和把握,他总是极力探究以求揭露社会、国家兴坏成败的深层根源。 而李白对于劳动人民的苦难,往往只是流于同情,很少探究社会根源。如《宿五松山荀媪家》,他只写道: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完全是即时的出于同情感激的一种流露。《丁都护歌》对艰苦服役的征夫也只是用拖船一何苦,掩泪悲千古来慨叹,没有其它的说辞,所以从对现实人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上来看,李白显然不及杜甫观察得仔细和了解得深刻。因此,杜甫是一位具有仁者之怀的睿智的思想家,而李白始终是一位具有丰富同情心的天才诗人。这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 从诗歌的意象选择与运用来看,李诗的意象变换无穷具有多色调。这一方面源于李诗意象范围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李白诗歌意象的奇幻色彩出于他的恣意的夸张和奇特卓异的想象。如他在《蜀道难》中写时光的易逝,人生的短暂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木暮成雪。其感染力十分强烈;他写山峰的高就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他写雪花之大就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他写楼台之高就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无限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类句子在太白诗中真是比比皆是。同时,由于李白出身富家,生活奢侈、夸曜,因此他一喝酒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相比之下,杜诗虽然也多有他美妙的想象,但是其意象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