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弊端与对策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工作。但是当前小学生觉得作文难,学生作文素质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小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内外教学环节脱节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作文教学重在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巧妙地引导学生想写、爱写、会写,以此推动作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素质 素质教育 作文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情感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反映学生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尺,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离不开文字表达这一重要的交际手段。其实,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作文贯穿了人生的全过程,大到国家行政要员,小到街头小摊贩,他们要进行就职演说 ,或以三寸不烂之舌吸引顾客、招揽生意,都离不开“作文”。不会作文,就不会说话,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显得很重要。良好的作文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素质,形成良好的作文能力的基础。没有好的作文启蒙,就不可能有较高的作文水平。本文试图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思考, 以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作文教学重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知识容器",学生作文没在主动性,更谈不上在什么创新。许多小学生都反映:我们最不愿上的是作文课,最怕的是作文课。原因何在?一是没有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因为对作文不感兴趣,因此没有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即使有这种习惯也很难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事,作文材料缺乏新意。许多新奇的作文素材常在学生眼皮底下溜之而去,学生对生活缺乏应有的"作文敏感"。二是不知如何写,学生有生活素材,但不能形成作文思想,不知如何谋篇布局,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作文思想反映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必备的作文素质。所谓作文素质,笔者认为,就是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将自己所要说的话、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用恰如其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学生没有东西写,但为了完成教师教给的任务,做作文时要么全文抄袭,要么采取逃避的方式,一到作文课就请假,或者上作文课时迟交或缺交作文本。学生不知如何写,而教师又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文不对题的有之,东拼西凑的有之,颠三倒四的有之,甚至弄得笑话连篇。小学生出现上述问题,责任不在学生,主要在教师。素质教育理论认为,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学生的先天素质没有太大的差异,通过恰当的教育,大部分是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的。即使那些天赋不好的学生,如果教师教得好的话,也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以取长补短。因此小学生不会作文,关键问题不在学生不会学,而在教师不会教。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教师“不会教”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