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初探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对创新、创新教育及创新人才的概念与定义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说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创新人才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基础教育。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这一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新·创新教育·创新人才 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将简单介绍创新、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涵义。 (一)创新 “创新”一词在社会上正被广泛应用。面向新世纪的学生研究,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正在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题拓展。考究“创新”这个词汇,虽然讲的都是“创新”,但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概念: 第一种创新概念,指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如经常用的“要开拓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创新,不要保守”等等。 第二种创新概念,是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强调创造力。这种创新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事业。 第三种创新概念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种传统的概念。是对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科学技术上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泛称。 第四种创新概念是西方经济学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一种概念,是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主要应用于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 创新的上述几种不同的概念,各有其应用的不同领域和范围,但它们的共性是明显的,即都包含创造性的意义。我们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指创造力的培养。 (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