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0积分元)
如何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谈起的一个名词,那么何谓自信心? 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班杜拉认为,在某一情境下,决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因素: 1.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 2.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但作用小一些。 3.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 4.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一个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在碰到难以解决的难题时,会裹足不前,并不断认为自己不行,无能为力,无形中对自己造成一种压力。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我个人认为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信心是通过平时对事对人、对生活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长年累月积累而成的。自信心也可以说是一种态度,取决于个人如何对待生活,对待各种事物。一个遇事就退缩,凡是都认为自己不行、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人必定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反之,一个自信满满的人遇到任何事必定是态度从容,迎难而上的。在自信的人眼中,困难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而不是坎。 很多想要建立自信心的人都会不禁的问,该如何来培养自信心呢?其实与其说是培养自信心,不如说是让原本微乎其微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将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其变强变大。那么该如何做呢?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保持头脑清晰、面对现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冷静地分析整个事件的过程,分析一下是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由于外来因素而引起的呢?还是两者皆有呢?假如是自身因素的话,那么自己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呢?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记得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不能解决的困难是现实,能解决的困难就不是困难。困难与人生相比,它只不过是一种颜料,一种为人生增添色彩的颜料而已。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逃避问题或是借酒消愁,有道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的话,那么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你的。